楚州水利史話
推薦星級
簡介閱讀榜
作 者:朱學舉 編著
書 號:9787503422409
價 格:40.00元
出 版 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9日
簡 介:朱學舉同志從事農業(yè)、農村工作30多年,特別是擔任防汛防旱指揮部副指揮17年,擔任水利(水務)局局長和兼任防汛辦主任11年。他不僅致力于全區(qū)水利建設,而且查閱、收集了大量的史志等資料,整理撰寫了《楚州水利史話》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對淮安水文化進行系統(tǒng)研究,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淮安水利的歷史變遷。該書出版對楚州水文化研究將起著引導作用,也為城鄉(xiāng)廣大干部,特別是水利工作者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窗驳靥幓春酉掠,西瀕洪澤湖,南靠白馬湖,東臨射陽湖,北依廢黃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橫穿東西,是我國連通江、海、河、湖重要的水利樞紐。由于水系交錯,溝渠縱橫,且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極易發(fā)生水旱災害。
淮安建縣2100多年,人杰地靈,有著輝煌的歷史,也有滄桑的歲月,素有“洪水走廊”之稱,特別是黃河奪淮后,加上戰(zhàn)爭、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因素,水旱災害頻繁,人民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歷史上淮安就全國范圍說,這一隅之地,卻是歷代王朝南必得而進取有資,北必得而后餉運無阻的水運重鎮(zhèn)。
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淮安人民積極投身水利建設,高筑堤防,整治河道,開辟灌區(qū),匡圩建站,初步形成了能擋、能排、能灌、能降、能蓄的水利工程體系,為防御洪、澇、旱、漬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縱觀幾千年來我區(qū)水利滄桑的變遷,建設淮安美好的明天,我們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人水和諧的要求,圍繞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堅持走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路子,堅定不移地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利,努力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問題,確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 12942 2 11682 3 10829 4 8892 5 8860 6 8657 7 8622 8 8622 9 8535 10 8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