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炕餅
2014/7/8 16:12:16 作者:章來福 閱讀:5447 評論:條
每日清晨,漕運廣場晨練人群聚集的地方。常聽到獨特的很有韻味的吆喝聲:“吃—炕—餅—啦﹗”,轉眼望去只見一位穿著整潔,做起生意干脆利落的中年女子。推著一輛無杠自行車,衣架上綁著一只造型精美別致的竹籃子,籃子底層小,籃子邊沿淺而往外凸,籃把成拱形狀。籃子里面平放著三、四塊炕餅,炕餅上罩著一塊干凈的白布;窗怖夏耆朔Q這樣的竹籃子為“花籃”。 要是同《紅樓夢》中林黛玉裝花的籃子相比,別無二樣,只是籃子口大了點。 炕餅為一半活面(發(fā)酵)、一半死面(生面),反復揉成大如鍋蓋的餅坯,用一根像絲杠的圓棍子專用工具,在餅的表面橫豎,壓上紋路,然后放入鑄有鍋沿的平鍋內,用小火長時間的炕燒(烘焙)直至兩面焦黃,內里松軟,一塊好幾斤的炕餅就可出鍋。吃時根據(jù)食量,用刀子在餅面輕輕一劃,用手一掰,吃到嘴里特別有“咬嚼”, 真可謂是“到嘴到肚”。 淮安屬古淮河以南地區(qū)(以下同淮南),是傳統(tǒng)的稻作區(qū),可謂是“魚米之鄉(xiāng)” 以食米為主食。食面為輔食。而淮河以北地區(qū)(以下同淮北)的年降水量同淮南有明顯的懸殊!敖闭{” 翻水工程未建設前,淮北受灌溉用水的制約。則是旱作區(qū),以制作面食為主食。 淮北飲食習俗同淮南有明顯的區(qū)別,如菜肴風味,淮北注重口味咸辣,淮安作為北侉南蠻的分水嶺。同時淮安又是淮揚菜的發(fā)祥地,從淮安沿運河向南直至鎮(zhèn)江,同屬淮揚菜流行地區(qū),菜肴風味以清淡口味為主。因而,淮安又是菜肴風味的分水嶺;幢钡拿媸持谱鳎缤幢比说男愿褚粯,粗獷剽悍,面食以大著稱如“大饅頭、大卷子”。 唯獨淮北的煎餅是以稀稀的面糊,用餅括子在平鍋上均勻括一圈,一塊薄薄的煎餅做好了。這或許是淮北人樸實無華的飲食習俗,沒有淮南人講究,圖的是煎餅做的時間短原因吧!淮北人外出走遠門,煎餅是必備的途中干糧。但煎餅是急火而成,缺欠水份,餅薄宜碎。 炕餅是否淮安人發(fā)明,這無從考證。但炕餅在炕制過程中,是以小火在鍋內慢慢烘焙出來?伙灥乃菀簿蜎]有全部蒸發(fā)出來,這一點很符合淮安人慢功出細貨的飲食烹制理念。因而炕餅吃到嘴里有甜絲絲的味道?伙炦有易攜帶的好處,淮安人稱炕餅“經(jīng)餓”( 耐餓), 過去老年人常說“吃炕餅比上飯店吃面條經(jīng)餓的俗語”。 筆者家父于1955年冬應征入伍,那年新兵有3000人。分坐6條“大花園”船,從淮安運河輪船碼頭出發(fā)抵達鎮(zhèn)江,途中航行36小時。3000多人吃飯問題也是一件大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年過古稀的家父講起當年在船上吃的三頓飯,都是吃的炕餅、就著五香牛肉、喝笆菜湯的往事還記憶猶新。 筆者少年曾經(jīng)目睹一件事,至今還留在腦海深處。文革后期,有許多下放戶滯留城里,以做小生意為生計。河下會面食手藝的下放戶,在家偷偷摸摸做些大卷子、糖角、炕餅等面食。讓輟學在家同筆者年齡相仿,拽籃子的孩子,到人民橋東老汽車站,對面飯店面前的坡子上,籃子一字排開吆喝叫賣:“大卷子壹角錢一只、炕餅壹角錢一塊”。那時淮安縣革命委員會先后設立“打指部”、“市管會”, 專門打擊投機倒把。只要有戴紅袖章的人出現(xiàn),這些拽籃子賣大卷子、糖角、炕餅的孩子,如驚弓之鳥,四面散開,拚命地跑。《悴仄饋。 讓人難以置信的那個顛倒黑白年代,就連淮安人賴依“經(jīng)餓” 的炕餅也受到扼制。 現(xiàn)在想起這些往事,真可謂是草木皆兵,貽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