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淮史百科 > 地方文化 > 元代雜劇中的淮安

元代雜劇中的淮安

2014/9/13 13:40:37    作者:王衛(wèi)華    閱讀:4912    評論:0

  元雜劇大家首推關漢卿,關漢卿代表作之一就是以楚州(現(xiàn)淮安市淮安區(qū))為背景的悲劇《竇娥冤》。 關漢卿是北京人,但此劇將他與淮安聯(lián)系在了一起。
  關漢卿是元劇第一大家,卻身世不明。綜合各類考證,他大約生于金代末(1229—1241),逝于元成宗大初年間(1300)。鐘嗣成《錄鬼簿》記:“關漢卿,大都人,太醫(yī)院尹”的記載,關漢卿可能是元代太醫(yī)院中的一名醫(yī)生,號己齋叟。 
  他生于金末,南宋滅亡后(1279)他到過杭州,到過揚州,從套曲《杭州景》中“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一句看,他是南宋亡后不久去的。他以“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的套曲《一枝花》贈與元代著名女演員朱簾秀,既贊美了朱四姐的出神入化,也記載了他揚州行蹤。
  從大都到揚州,必經過楚州。到了楚州,便聽過當?shù)氐膫髌。宋代楚州小說和傳奇很是盛行,《感天動地竇娥冤》這個從漢代《東海孝婦》傳說演變來的故事,其主要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當時在楚州已十分豐滿動人。這時,關漢卿將它改變成了雜劇,賦予它更深刻的內容。
  《竇娥冤》劇本寫作十分緊湊,總共一萬五千字上下,只有一楔四折。它從窮儒生竇天章一年前借了楚州城放高利貸的蔡婆婆二十兩銀、一年后滾為四十兩、被迫將7歲女兒竇娥賣給蔡婆婆開始,最后一直寫到竇娥含冤被問斬,讓她通過臨死最后許下的三愿——如果她是冤枉的,血不落地卻飛濺到丈二白練上,三伏天會下大雪,且楚州就會像當年東海孝婦被冤那樣,三年大旱——將一個社會低層女子的無助展示得淋漓盡致。 竇娥被殺,三愿均實現(xiàn)。一個社會低層的弱女子,最后以自己的生命呼喚著正義和公正,呼喚著官員的清廉。
  就這樣,以楚州為題材的雜劇《竇娥冤》成了關漢卿的代表作,成為中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經久不衰。關漢卿也通過竇娥的嘴表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南呂一枝花·不伏老》語)他還通過《竇娥冤》以及其他的作品,實現(xiàn)了把社會底層搬上舞臺的意愿,以此真實成為了一個人民的文藝家,實現(xiàn)了他“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的志向。
  金仁杰與《蕭何月下追韓信》
  《錄鬼簿》將元代劇作家分為三期,但民國時期鄭振鐸在他的《中國文學史》中則認為分為二期即可,即從關漢卿、王實甫起到公元1300年(元朝第二代皇帝鐵穆爾為帝時間,年號大德四年)為第一期,其后到元末為第二期。
  第二期作家中有一位金仁杰,他寫出劇本《蕭何月下追韓信》,專寫淮陰韓信。
  像不少劇作家一樣,金仁杰的生平已很難詳考了。他(公元?年至1329年),字志甫,杭州人,與《錄鬼簿》作者鐘嗣成為好友,二人交往長達二十年。天歷元年(1328)授建康(南京)崇寧務官,第二年正月到任,三月就在任上去世,由其二子扶靈柩而歸。他著有雜劇7種,均為歷史題材,今只存《蕭何月下追韓信》一種。劇本著力描寫楚漢之際韓信懷才不遇的苦悶與彷徨,處“煙波名利”兩難的困境!妒捄卧孪伦讽n信》共四折,約5000余字。
  此本第一折上來就是韓信大段表演和唱腔,大嘆“夫子抱麒麟而哭,生不遇時”的困境,直抒“憑著我五陵豪氣,不信道一生窮暴”的壯志,不料唱到高潮,卻要漂母救饑,還遇到橫行鄉(xiāng)里的流氓,極屈辱地做胯下行。如此的壯士,如此的窘境,反差極大地凸顯出來。最后,懷著要報答漂母的感恩心,懷著“憑著我整乾坤六韜,展江山三略,笑談間束帶立于朝”的抱負而去。
  第二折寫韓信更不得志,投了項羽不得重用,再投劉邦沛公亦不得重用。“淚灑西風怨恨多,淮陰壯士被窮磨。魯麟周鳳皆為瑞,時與不時爭奈何!”淮陰的壯士韓信懷才不遇,只好再度離去了。他正在煙波江上嘆“干功名千難萬難,求身仕兩次三番”之際,丞相蕭何追來,許以登壇拜將,許以半年為限給他劃地給他功名。這樣,韓信的才干終于得到了賞識。
  三折寫韓信登壇拜將。韓信一個“提牌將,執(zhí)戟人,霎時間官封一品”,眾人難免不服。是蕭何以自身也出身貧寒,來講清“從來將相出寒門”的道理,于是劉邦也出面拜將,韓信才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此折中蕭何的話與后來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旗手、“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所說的名言高度的相似:“人類第一個國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國家的功臣無需有榮耀的祖先!敝皇墙鹑式芙枋捄握f出此話比伏爾泰早了400年。
  第四折便是結尾,寫項羽四面楚歌。他看著虞姬自刎,想想隨自己打天下的八千子弟無一生還,遂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己割首級付與鄉(xiāng)人呂馬童。至此,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了一段佳話,劉沛公因此得了天下。劉邦率眾將士上,將氣沖霄漢的淮陰人韓信襯映得分外氣壯。此劇到此,寫得有始有終,有血有肉,引得從古到今的有志之士,看罷讀罷,無不掩卷嘆息。此劇被生于淮安清江浦的京劇麒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周信芳演繹得出神入化,現(xiàn)代各劇種還將其改編成《成敗蕭何》,使其意義更升一層。
  元曲不是歌曲,指的是元代雜劇和散曲。由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即“元代戲曲”。
  元雜劇中,淮安文化元素多多。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