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宅院故居 > 山東巡撫•張汝梅故居

山東巡撫•張汝梅故居

等級: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攝影:高建平    作者:張璞    閱讀:6681    評論:0

  張汝梅故居即張公館,位于淮安城東門內(nèi),東長街之東,北與蔣公館一街之隔。其主張汝梅官至山東巡撫,子張香谷為袁世凱妹婿,宅邸在淮亦稱張公館。房屋建筑歷史悠久,部分房屋一直沿用至今。張公館原有各式建筑、房屋數(shù)百間。今僅存有中路下中路堂屋等建筑數(shù)進以及部分廂房,保存相對完整。據(jù)史料記載,張汝梅自同治元年(1862)起領(lǐng)按察使銜;光緒十七年(1891)任山西按察使;光緒二十一年(1895)任山西布政使;光緒二十三年(1897)任山東巡撫。張汝梅在任山東巡撫之時,曾奏請改義和拳為民團,一度為清政府采納,也使義和拳運動得以擴展。
  張公館建筑概況
  張公館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占地面積巨大,東臨回龍巷,南至打線巷,西至東長街,北至東門大街。大門設(shè)于打線巷,與其南沈公館一樣,其宅門前為宜圍墻所建之院落,宅門處于封閉狀態(tài),從旁門的牌坊下穿過才可抵達張公館正門。大門建筑為抬梁結(jié)構(gòu)硬山式建造,面闊三間,左右各設(shè)門房,來客必須經(jīng)稟報后方可入內(nèi),門前立有系馬樁和上馬石。建筑主要由東、中、西三路組成,各主體建筑都配有東西廂房,由廳房、穿堂、堂屋、樓房以及花園中的亭、臺、軒、榭、石橋等建筑組成。宅院現(xiàn)只存正屋多進。其中主屋面闊3間13米,進深9檁9米,檐高3.5米,抬梁結(jié)構(gòu)硬山式建造,全院有環(huán)廊連接至各處,廊寬約1.5米,現(xiàn)存房屋中方磚、天花、地板保存完整。張公館中路以堂屋建筑為主,坐北朝南,從南至北堂屋逐漸高大,南側(cè)一些廳房主要用于會客,堂屋最后為其宅的花園,東路建筑由數(shù)個四合小院組成,設(shè)有祠堂以及供家人居住,并設(shè)有旁門一座。西路也由數(shù)個四合院前后組成,設(shè)有私塾館、部分廳房用以家人居住以及招待賓客。
  張公館之主張汝梅官至山東巡撫,其子張香谷又于袁世凱胞妹袁書貞通婚,致使張氏宅院也成為東門內(nèi)不可忽視的宅邸。1915年袁世凱稱帝,其妹袁書極其反對,致信于其兄:“袁張兩姓,世受清恩。兄代清為民國總統(tǒng),猶得曰是民主也,非篡竊神器可比。今茲稱帝,兄何以見隆裕太后于地下乎?雖云從民意,以妹視之,直叛逆耳!妹幼讀詩書,稍知君臣大義,請自今日起,兄為君主,妹愿為前清遺老之婦。”袁書貞死后葬在淮安城東大官蕩。
  張公館如此大的宅院,從南到北均有廊檐相連,直至最北部花園之中,無論是暴風驟雨,還是冰天雪地,進宅后不濕一鞋便可在宅邸任何一所宅院的各房間行走,乃至后花園。加上精雕細琢的木雕,傳神至極的磚雕和各門前的石鼓門榫,以及各室的豪華裝飾,無不體現(xiàn)出張公館當時的豪華和奢侈。
  張汝梅生平
  張汝梅,祖籍河南開封府密縣,字翰仙。歷任山西右江道,山西按察使、陜西布政使等職。光緒二十三年(1897)山東巨野教案后,朝廷罷李秉衡后,任張汝梅為山東巡撫,并令其加緊鎮(zhèn)壓濟寧、單縣、壽張等地的大刀會。抵任后其主張辦理民教糾紛,但在辦理過程中,感到民教糾紛多因外教引起,力主持平解決糾紛,不一味鎮(zhèn)壓中國百姓,并向朝廷奏報反洋教原因,表現(xiàn)出了強硬的對外立場:“竊以教士遠涉重洋,其傳教原是勸人為善。惟入教之始,不細加選擇,入教之后,遇事多所偏袒。于是搶劫之犯人入教者有之,命案之犯人入教者有之,負欠避債因而入教者有之,自揣理屈,恐人控告,因而入教者有之,甚至有父訟忤逆,子投入教,遂不服傳訊者有之。一經(jīng)入教,遂以教士為護符,凌轢鄉(xiāng)黨,欺侮平民,睚眥之仇輒尋報復,往往造言傾陷,或謂某人毀謗洋教,或指某人系大刀會匪,教士不察虛實,遽欲怵以兵威。不知教士之勢愈張,則平民之憤愈甚。民氣遏抑太久,川壅則潰,傷人必多,其患有不可勝言者”。且告知朝廷“查明義民會即義和團,并未滋事”。張汝梅其中還提出兩法加以解決:其一,請總理衙門照會外國公使,“轉(zhuǎn)飭各教士,嗣后務須慎收教徒,嚴加禁約,毋得始終袒護莠民”。其二,利用朝廷興辦團聯(lián)的號召,將山東義和拳、梅花拳等反洋教主要勢力納入團聯(lián)。如此一來,民教既可納入政府控制,也可消除來自教會的迫害,達到“調(diào)和民教”之目的。光緒二十五年(1899)九月初,義和拳朱紅燈在平原縣杠子李莊領(lǐng)導起具有影響的打擊外教活動,樹起了“興清滅洋”的大旗。此后,“順清滅洋”、“保清滅洋”、“扶清滅洋”等口號前后出現(xiàn),至光緒二十六年初,口號基本統(tǒng)一為“扶清滅洋”。但因之后張汝梅在處理直隸、山東邊界趙三多和閻書勤義和拳的過程中,一面佯作包圍之勢,一面派新署任冠縣知縣曹倜前往梨園屯招撫義和拳民。雖將各鄉(xiāng)義和團編列保甲團防內(nèi),義和團仍在山東繼續(xù)發(fā)展,清政府責其彈壓無力,遂被革職。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