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西游記》文化情結
2014/11/19 15:15:17 作者:劉懷玉 閱讀:5134 評論:條
《西游記》文化的根在中國民間;窗彩前倩乇尽段饔斡洝纷髡邊浅卸鞯墓枢l(xiāng),這里有著豐富的《西游記》文化資源,是《西游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淮安地處大運河與淮河交匯處,是南北交通樞紐,是一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重鎮(zhèn),達官貴人、巨商大賈和騷人墨客,都要經(jīng)過這里,并經(jīng)常在這里駐足。他們帶來了各地的關于《西游記》的書籍、繪畫、戲劇,優(yōu)伶的演出,才人的書會,南北文化中《西游記》故事信息在這里撞擊,必然會迸發(fā)出燦爛的火花,成為《西游記》文化的根。吳承恩從小即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各種形態(tài)的《西游記》文化,深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從他的巨筆下產(chǎn)生世界名著《西游記》是歷史的必然。
吳承恩百回本《西游記》中,唐僧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過了和牽涉到大約五十余個國家和地方。其中實有地名只有八九個,但多數(shù)與實際時代、方位不盡相同。有一處與實際地理相合:唐僧在小雷音寺遇難時,孫悟空曾回過頭來到東土不太起眼的地方盱眙請救兵。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唐僧師徒取經(jīng)途經(jīng)小西天小雷音寺,被黃眉怪捉住,行者被合在金鐃之內(nèi)。出來后又屢敗,連所請救兵二十八宿、武當山蕩魔天尊的龜蛇二將與五大神龍全被妖怪捉住。后來又到“南贍部洲盱眙山蠙城,即今泗州”,因為“那里有個大圣國師王菩薩,神通廣大。他手下有一個徒弟,喚名小張?zhí),還有四大神將,昔年曾降服水母娘娘”。行者“拜請菩薩,大展威力,將收水母之神通,拯生民之妙用”,去救師父一難。國師王道:“你今日之事,誠我佛教之興隆,理當親去,奈時值初夏,正淮水泛漲之時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廝遇水即興,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頑,無神可治”,即派其小徒領四神將去救難。黃眉怪嘲笑小張?zhí)颖绢I不高,“只好收捕淮河水怪”。果然,小張?zhí)右稽c兒也不頂事,一下子就被妖怪擒去。孫大圣白跑了一趟盱眙。吳承恩讓孫悟空看到盱眙山的景物是:“上邊有瑞巖觀、東岳宮、五顯祠、龜山寺,鐘韻香煙沖碧漢;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臺、杏花園,山光樹色映蠙城!边@當中提及的名勝,除了五顯祠以外均為實有,但并不在一處,小說中將它們弄到一起來了。這段書中大大地抖了一把淮安的地方風光。
這里所說的“水猿大圣”與“孫大圣”義近,“水猿大圣”是“孫大圣”的前身,它是無支祈的演化物。關于孫悟空的形象來源,有三種說法,一是魯迅先生一再堅持認為是無支祈,二是胡適認為是印度神猴哈奴曼,是舶來品,第三種說法是上述二者的折中,即混血說。其實,孫悟空是道地的國貨,是中國幾千年燦爛文化中產(chǎn)生的文學形象。魯迅先生的論點是正確的。
這段書中同時提及的水母娘娘、小張?zhí)拥,是淮安一帶的地方神話故事中主要角色,至今楚州、金湖、洪澤、盱眙等地方仍流傳著一批與此有關的民間故事、寶卷唱本、儺戲、僮子戲,戲劇《虹橋贈珠》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西游記》文化現(xiàn)象。
孫悟空怎么當上弼馬溫的?猴子與馬有什么關系?
淮安城內(nèi)西南過去有一紫極宮,宋代筆記《錦繡萬花谷續(xù)集》卷九“淮安軍”條下,記載著淮安紫極宮另外一件事:“[畫猴]李伯時嘗于紫極觀壁間,畫猴戲馬,馬驚而圉人鞭之。時稱奇筆。”李伯時即李公麟,號龍眠居士,是宋代的大畫家,以畫人物和馬見長。他在淮安紫極宮畫“猴戲馬”,引來蘇東坡等文人學士作記作詩,流傳后世。吳承恩天資聰明,于學無所不窺。少年時即愛作畫,并有“通神佳手”之稱。家鄉(xiāng)有此名畫,吳承恩可以經(jīng)常觀摩,也可以從書籍中讀到,因而他對李公麟的畫技非常熟悉。有一次,他看到《石鼎聯(lián)句圖》時,便能立即鑒定出“計必是龍眠一流人”所作。他不但對李公麟的畫技印象深刻,而且對李所作“猴戲馬”的畫意也有獨特的領悟。中國古書中有在養(yǎng)馬的棚子里養(yǎng)一只猴子,就可以使馬不生病的說法,吳承恩據(jù)此給猴王悟空取了個“弼馬溫”的別號!板鲴R溫”實為“避馬瘟”的諧音。但《西游記》中弼馬溫并不僅以避馬瘟為了事,實為養(yǎng)馬的頭兒,凡是馬見了他都害怕。第14回,孫悟空從五行山下石匣中解脫出來以后,唐僧的馬見了他就“腰軟蹄矬,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立站不住”。第56回,孫悟空“把金箍棒幌一幌,喝了一聲,那馬溜了韁,如飛似箭”,竟一直走了60多里才放慢。吳承恩解釋說,就是因為孫悟空被封過“弼馬溫”,所以“是馬皆懼猴子”,連這匹龍變就的馬也怕他。李公麟在淮安畫的猿戲馬,馬驚而圉人鞭之,正可以給吳承恩這種啟示。
唐僧的形象與淮安也有密切的關系。唐僧本河南人,而明初雜劇《西游記》將唐僧的老家,從河南搬到明代屬于淮安府的海州來,自然全給吳承恩以親切的感受;窗补糯幸积埮d寺,唐宋人筆記小說中屢屢提及。該寺尊圣塔中過去供了一尊旃檀佛像,則是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的緣由。旃檀佛原來是如來的偶像,相傳釋迦牟尼在世時,拘睒彌國優(yōu)填王欲見無從,乃用旃檀木仿釋迦的形容造一偶像,謂之旃檀佛。這個偶像后來流入中國,在淮安龍興寺尊圣塔(即今之文通塔)中供養(yǎng)了317年。后來又離開淮安,流傳于各代的都城。這對博覽群書,喜歡“旁求曲致”奇聞的吳承恩來說,極易產(chǎn)生影響,并把它吸收入書,故在唐僧成正果以后,給他一個“旃檀功德佛”的稱號。
淮安的許多地方傳說和掌故,與《西游記》關系亦很密切。例如《西游記》第16回,孫悟空在觀音院賣弄寶貝袈裟,觀音院的老和尚金池長老見了以后,便想謀奪唐僧的這個寶貝,居然起了謀財害命之心,放火燒唐僧住的房子。孫悟空機靈,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他到天上向廣目天王借了“避火罩兒”罩住唐僧、白馬、行李,護著放袈裟的方丈。以后他不去救火,反而放風,把一個觀音禪院幾乎燒光了;窗昌埮d寺也有類似的故事。與吳承恩同時代人王兆云,他編了一部民間故事集《湖海搜奇》。在這本書的卷上,有一則名曰“龍興寺火兆”,說正德六年,湖水溢,民避居于寺中。半月許,污穢殊甚。僧雖苦之而不能禁。后來,有一天,雷雨大作,火自后殿起,至山門,俱成煨燼,惟禪堂巍然如魯?shù)铎`光。并說這火部神將所為。與觀音禪院相比,火的起因是不相同,但結果卻非常相似:由于神力的護佑,方丈、禪堂能在一片火海中獨存。很難說吳承恩描述觀音院的火,沒有受這個故事的啟發(fā)。而正德間龍興寺火災是真實的事情,同治《山陽縣志》上就有此記載。
紫霄宮在東門內(nèi),“故老相傳,宮創(chuàng)于晉,盛于唐,迄元季中微”。正統(tǒng)后復修,“二殿兩廡三門,道房庖湢,院四周繚以垣墻,次第完美更新,飾三清元帝圣像。“院內(nèi)后有高阜,大殿筑其上,名曰咬金墩。院中有皂莢樹一株,“大數(shù)十圍,系數(shù)百年物”。(金銑:《重修紫霄宮記》,載《山陽藝文志》卷二)很有點像《西游記》中“五莊觀”的樣子。
吳承恩中年時候,思想成熟,對當時的社會黑暗和政治腐敗看得比較深刻。他想通過神魔故事來揭露社會人情、鞭撻黑暗邪惡勢力,因而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西游記》的思想基礎和欲望。他在《西游記》中描繪了一個個天上、地府、人間、龍宮、洞府、魔窟等美妙絢麗的神話境界,通過神妖的言語行動,再現(xiàn)了人間的美好與丑惡,揭露了人間的不合理現(xiàn)象。書中的美猴王孫悟空等神話人物,是他理想的化身。他讓孫悟空打遍了天宮、地府,令人感到十分痛快,然后又讓他歷盡千辛萬苦,戰(zhàn)勝大小群魔,備嘗了人間“世味”,終于達到“極樂世界”,獲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這是一個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形象,世世代代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百回本《西游記》問世以后,立即受到淮安地方人士的關注。天啟《淮安府志》將此記載到書中。該書卷16“近代文苑”記載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边@里所說的“雜記”是古人對一種文體的說法,它包括小說在內(nèi),實質(zhì)就是指的《西游記》。在同書第19卷“淮賢文目”中,就直接將 “《西游記》”赫然記載在吳承恩的名下。
清代以來,《西游記》的著作權無端被元代道士邱處機攘奪,致世人不知吳承恩真面目。然而,淮安人一直在研究這部名著,并為吳承恩吶喊。拉開了研究《西游記》的序幕,使《西游記》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界出現(xiàn)了一個美好的春天,淮安的《西游記》文化活動又得到新發(fā)展。1981年,淮安市人民政府作出決定,為保護文化古城,推動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把《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推出來。組織人員先后修復了吳承恩故居,清理了吳承恩的墓地。尋得吳承恩的顱骨,請中國科學院恢復了吳承恩的頭像。并于1982年,在淮安召開了全國第一次西游記學術研討會。此后,組織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研究《西游記》的學術團體——淮安市西游記研究會。這個研究會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研究《西游記》的學術刊物——《西游記研究》,深得專家學者的好評。從1999年開始,研究會又創(chuàng)辦了一個《西游記》學術網(wǎng)站——《西游記宮》,專門登載研究《西游記》的資料、信息,發(fā)表專家學者的研究論文和專著。目前已與大部分專家建立了聯(lián)系,形成了一個《西游記》研究和信息交流的中心。
目前,在吳承恩故居旁邊,新建了一個猴王世家藝術館。這是與著名藝術表演家六小齡童合作的項目。這個館里陳列著六小齡童一家數(shù)代人從事《西游記》表演活動的事跡,反映出《西游記》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它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戲劇領域。目前,正在籌備建立另一項目吳承恩紀念館。這個館將陳列介紹吳承恩的生平事跡、《西游記》的源流、版本及衍生的各種出版物,以及研究《西游記》吳承恩的種種資料和書籍。將以這個紀念館為基地,在國內(nèi)外逐漸形成一個研究發(fā)掘和利用《西游記》文化的中心。
在淮安,人們普遍愛讀《西游記》,愛講《西游記》,文藝團體愛演《西游記》,甚至許多企事業(yè)單位愛用吳承恩或《西游記》來命名。如原淮安第三中學今名吳承恩中學,城東隅的一家茶樓即名吳承恩茶樓,河下一飯店亦名西游飯店。在淮安,《西游記》文化已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我們熱切地希望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共同攜手關心《西游記》文化事業(yè),使之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產(chǎn)業(y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