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名城索引 > 河下古鎮(zhèn) > 茶巷

茶巷

2015/1/6 15:11:39    作者:趙長順    閱讀:4829    評論:0

  河下不產(chǎn)茶,但卻有一條巷子叫茶巷。那這巷子到底是以賣茶葉為主,還是開茶館的較多呢?翻開幾本文史資料也不得而知。不過卻有這樣的記載:茶巷自相家灣至姜橋,現(xiàn)存石板街349米,條石1350塊。在估衣街南側、茶巷的東側,有三官殿一座。
  三官殿是道家圣地,一般殿內(nèi)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統(tǒng)稱為三官殿,也稱為天興觀。據(jù)說河下的天興觀建于唐朝貞觀年間。全部建筑共占地約十余畝,坐北朝南,山門前有廣場,東西各有轅門。南面有大照壁一堵,周身系用大羅底磚斜嵌而成,上刻“妙道通玄”四字。山門外有一對石獅子,分列左右。其第一層有山門二,正中山門為宮殿形,門頭有“古天興觀”四字,系在白礬石上所雕刻的陰文,筆力遒勁,填以藍色。
  道家與茶有著不解的淵源。東漢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有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拜薄奔词恰安琛弊值那吧。傳說神農(nóng)在采集草藥的過程中,一定要親自嘗嚼,來辯別性味,了解功效。一次,他吃下了有毒植物,感到頭昏眼花,口干舌麻,全身乏力,于是躺臥在大樹下休息。一陣風過,樹上落下片片綠葉,神農(nóng)信手放入口中咀嚼,感覺味道雖然苦澀,但舌根生津,麻木漸消,頭腦清醒。于是采集回家研究,果有解毒功效,因而定名為“荼”。傳說中茶的老祖宗,在道教中,卻是太上老君點化而成的徒弟!短侠暇_天經(jīng)》中說:“神農(nóng)之時,老君下凡為師,曰大成子,作《太微經(jīng)》,教神農(nóng)嘗百草,得五谷,與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獸之命也!
  道家以茶修道,稱仙人、真人所居住的名山為洞天福地。可惜河下沒有山,他們的洞天福地就在這條小巷子里。會不會是因為道家與茶的淵源,抑或道家的修煉方法與茶相宜,而把他們所在巷子稱為茶巷呢?
  遙想當年,在這巷子的天興觀內(nèi),有幾道人在焚香端坐,靜氣品茗,那氤氳之氣,不就是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氣嗎?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