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淮安這塊地方不僅誕生了一代偉人周恩來,而且因為是歷史文化名城和革命老區(qū),其他歷史名人和革命烈士也很多。在這些人身上都有很多的動人故事和閃光點。我喜歡講這些故事,孩子們也特別愛聽。
從2002年我退休后到現(xiàn)在已講了800多場,大部分都是講給學校的紅領巾少先隊員們聽的。
2006年,我在給清河區(qū)(今屬清江浦區(qū))繁榮小學講周恩來和乳母學種南瓜的故事。故事是說,周家敗落了,日常生活水平也下降了,周恩來的乳母在周恩來五歲那年把她自己在家長的大南瓜抱進了周府,和糯米一起煮了一鍋南瓜飯。那時,南瓜是很不容易收藏到冬天的。周恩來吃了又甜又香的南瓜飯非常高興,便問蔣媽媽南瓜是怎么來的。蔣媽媽告訴她,只要選幾顆飽鼓鼓的南瓜籽往土里一埋,個把星期后就出苗了。只要再給它澆澆水,捉捉蟲,南瓜秧就長大了、長長了,大南瓜就結出來了。周恩來聽了馬上就自己一個人挑了幾顆南瓜籽,又悄悄埋到院內(nèi)菜園子那里。然后他也按蔣媽說的,天天從水缸里舀上一點水澆到埋南瓜籽的地方……可是等呀、盼呀,南瓜就是不出苗。一直等了十多天也不見南瓜秧的蹤影。急得周恩來扒開地皮一看,他埋下的幾粒南瓜籽已經(jīng)爛了。
周恩來跑到蔣媽媽那里一個勁地嚷著說:“蔣媽,你騙人!”“蔣媽媽騙人!钡仁Y媽問清是這么回事時,這才笑著對周恩來說:“傻孩子,現(xiàn)在是冬季的大冷天,是種不了南瓜的。種南瓜要等春天呢!”
故事講到這里,我對孩子們說:“即便像周恩來這樣的偉大人物,也不可能先知先覺,他也要通過實踐,才能認識自然,掌握自然的規(guī)律!焙⒆觽兟牭竭@里,都會心地笑了。
2013年5月13日,是我們淮安的“王二小”式人物王元甲犧牲七十周年的日子,我應當時的淮安區(qū)涇口鎮(zhèn)邀約,到?jīng)芸诹沂苛陥@向涇口中小學生們講述當年日本人槍殺了15歲的抗日小英雄王元甲之后,王元甲已經(jīng)倒下了,一個日本軍曹還喪心病狂地又跳到小英雄遺體旁,對著王元甲的后背心捅了一刺刀……我見到在場的好多少先隊員們流下了憤怒的淚水,一直滴到系在頸下的紅領巾上。在場的涇口鎮(zhèn)關心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時年已78歲高齡的尹炳榮老先生對筆者說:“秦老,今天聽你講的抗日小英雄王元甲的故事,有的小朋友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2018年12月11日下午,筆者由淮安區(qū)歷史文化研究會安排赴淮城街道辦事處的關天培小學報告抗英民族英雄關天培在1841年2月26日抗擊英帝國主義對我國廣東虎門的進攻時,明智自己勢單力薄,只有400多人,仍抱著決死抵抗的決心,“親燃炮火,打擊敵人”,最后與屬下全部陣亡。聽完故事后,紅領巾們發(fā)言說,“落后就要挨打”是千古不滅的真理,現(xiàn)在我們年輕的一代一定要抓住目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把我們的祖國建得更加強大,實現(xiàn)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強國夢。到那時,讓世界上任何強大的國家也不敢欺侮我們!
2018年10月11日下午,筆者應邀到我們淮安區(qū)特種學校向聾啞兒童講述“周恩來讓傘揚眉”的故事。當手語翻譯將故事一句一句翻譯出來,讓那些殘障兒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時,有好幾位戴著紅領巾的小朋友對著周恩來的大畫像高高豎起大拇指,還有幾位小朋友把筆者團團圍住,場面十分感人。
據(jù)有關學校事后反饋,大多數(shù)青少年學生聽了這些英模故事后都組織過討論和寫文章、記日記。年青一代們紛紛表示要向英雄學習和看齊,也表示要好好學習。“學一身本領,長大了好報效祖國和人民,讓我們中華民族更強大,人民更富裕。”
孩子們喜歡聽英模故事,筆者喜歡講這些故事。哪怕只有一個小朋友,我也講。每次講這樣的故事,不僅聽的孩子們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或共產(chǎn)主義思想教育,讓他們健康地成長著。而且筆者每講一次,自己的心靈也又一次受到凈化,和孩子們一樣受到教育。筆者退休后的這十幾年內(nèi),因為講得多,效果也比較好,二〇一二年六月還曾獲得江蘇省委宣傳部表彰的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我將在自己身體條件許可時,永遠地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