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知名人物 > 李玨

李玨

作者:政協(xié)文史辦    閱讀:9362    評論:0

  一、連登三科
  李玨,字待價,唐德宗建中四年(784)生于楚州(今淮安)。其先輩出自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客居于淮。他幼年喪父,事母以孝,聞名鄉(xiāng)里。年方弱冠,即以明經(jīng)科名登榜首。憲宗元和十年(815),戶部尚書李絳出任華州刺史,邂逅得識李玨,交談之中,見其天庭豐滿,儀表非凡,嘆道!坝^君之相,定非庸人之輩!眲窭瞰k不要只研讀經(jīng)學(xué),成為迂腐的學(xué)究,要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受到李絳的啟發(fā),乃于元和年間舉進士而擢高第。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烏重胤,出自行伍,及為長帥,能與下同甘苦,而善待賓僚,禮分同至,當(dāng)時名士,咸愿依之。他上表設(shè)置幕府,聘請李玨為幕友。時吏部主辦文官選拔,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yōu)長。玨四事皆可取,遂登書判拔萃科高等,即授渭南尉。不久,擢升右拾遺。
  二、敢諫直言
  憲宗元和九年(814),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因襲位不遂,自領(lǐng)軍務(wù),縱兵威脅東都洛陽。朝廷詔忠武軍節(jié)度使李光顏以本軍獨當(dāng)一面,征討吳元濟。十二年,光顏連敗元濟之眾,賊乃盡所部出當(dāng)光顏之師。時唐、隨、鄧節(jié)度使李愬乘其無備,雪夜攻克蔡州,生擒吳元濟,賊乃平。明年,光顏、李愬同受詔東征李師道,敗賊軍于濮陽,師道伏誅。十五年正月,憲宗暴崩,穆宗即位,八月葬憲宗于景陵,九月大合樂于魚藻宮,觀競渡,又召李愬、李光顏入朝,欲予重陽日大宴群臣。右拾遺李玨等上疏諫云:
  道路皆言陛下詔光顏等將與百官高會。然一年未到,陵土新復(fù),三年之制,天下通喪。今諸侯國的代表剛走,外族的使者未還,怎可不遵守皇帝死后停止舉樂和歡宴的規(guī)定。王者之舉,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顏、愬忠勞之臣,方盛秋屯邊,如令訪謀猷,付以疆事,召之可也。豈以酒食之歡為厚邪?
  穆宗雖置其疏諫而不納,然亦知所言于情于理皆宜,遂厚加慰勞。
  長慶元年(821),鹽鐵使王播增茶稅十之五,以佐內(nèi)廷用度。玨上疏諫云:稅率本濟軍興,而稅茶自(德宗)貞元(元年)以來有之。方天下無事,忽厚斂于人,殊傷國體,其一不可;茗為人飲,與鹽粟同資,若重稅之,售必高,其弊先及貧下,其二不可;山澤之產(chǎn)無定數(shù),量斤論稅,以售多為利。若價高則市者稀,價賤則市者廣,歲終上計,其稅幾何?未見生財,徒聞斂怨,其三不可。陛下初即位,詔懲聚斂,今友增茶賦,必失人心。臣忝諫司,不敢緘默。
  其時,皇宮內(nèi)院正興造百尺樓,土木費鉅萬,國計不充。王播希恩貪功而增稅,隱中帝欲。疏奏不納。
  李玨以數(shù)諫不得留內(nèi),出為下酆令。武昌軍節(jié)度使牛僧孺辟署置幕,聘玨署掌書記。待文宗即位,玨還朝為殿中侍御史,宰相韋處厚說:“天子祭祖之器,豈論劾之才?”遂授禮部員外郎。文宗大和四年(830),牛僧孺回朝為宰相,玨由司勛員外郎、知制誥升為翰林學(xué)士加戶部侍郎。時有鄭注者,始以藥術(shù)游長安權(quán)豪之家,初依李愬,后出入宦官王守澄之門,及守澄入知樞密,鄭注進藥方一卷,帝令守澄召鄭注對策于浴堂門。而李訓(xùn)已在禁庭,二人相洽,日侍君側(cè),宣講“太平”之術(shù)。此時,訓(xùn)、注之權(quán),赫于天下,并且恩仇必報,一時朝廷官員,人心惶惶。文宗一日問李玨道:“卿亦知有鄭注乎?宜與之言。”玨說:“臣知之,奸邪人也!钡坫等唬f:“朕疾愈,注之力也,不可不一見之!编嵶⒂墒窃公k。九年六月,京兆尹楊虞卿家人出妖言,楊被逮交御史臺審劾。虞卿弟并子等八人撾鼓稱冤,詔令楊虞卿削職歸第,人皆以為冤誣。李宗閔于御前論列是非,帝怒,故得罪被貶。李玨為宗閔申辯,亦被貶為江州刺史。后改任河南尹。開成二年(837),復(fù)為戶部侍郎。文宗自開成初恢復(fù)前朝舊制,每入閣議政,左右史執(zhí)筆立于殿柱之側(cè),君臣論奏,得以備書,故開成政事記載最詳。二年十二月,以前忠武軍節(jié)度使杜悰為工部尚書。時悰既被授官,然而久未報到謝恩,帝問其故。戶部侍郎李玨奏稱杜悰為歧陽公主服假。因言道:“比來駙馬為公主行服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愿為國戚者為此!钡鄞篑斊渥,即日詔日:“制服輕重,必資典禮。如聞往者附馬為公主行服三年,緣情之義,殊非遺訓(xùn),違經(jīng)之制,今乃聞知。宜行期周,永為定制!逼谥芗葱蟹荒。
  三、為相三年
  唐朝自憲宗元和末年(820)至朱溫滅唐(907),是唐朝的晚期,史稱晚唐。朝廷上是宦官當(dāng)權(quán),朝臣結(jié)為朋黨,朝臣與宦官之間既有勾結(jié),也有斗爭。自唐憲宗被宦官殺死后,先后在位的有穆宗、敬宗等八個皇帝,其中除敬宗外,都是宦官擁立的。敬宗雖非宦官所立,卻是被宦官殺死的。朝臣朋黨,主要是“牛李黨爭”,即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一派和以李德裕為首的一派之間的斗爭。牛、李雖屬政見不同,但往往涉于私人之間的怨恨。李玨受知于牛僧孺,又與李宗閔親厚,相繼援引,而居大政,人皆視為“牛黨”。然而他章疏議論,每以國事為重,綽有端士之風(fēng),間或以親者為謀,亦言之成理,而未心存傾軋,妄議別人。開成三年春正月,李玨與戶部尚書楊嗣復(fù)皆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是實際上的宰相。時李德裕的黨羽鄭覃、陳夷行亦在朝。入對之際,是非蜂起。同年二月,文宗對宰臣說:“李宗閔在外數(shù)年,可別與一官!编嶑、陳夷行說:“宗閔養(yǎng)成鄭注,幾覆朝廷!崩瞰k奏道:“養(yǎng)成鄭注的是王守澄,與宗閔無關(guān)。大和末,宗閔、德裕同時得罪被貶,二年之間,德裕再逐步升為淮南節(jié)度使,而宗閔尚在貶所。凡事貴得中,不可但徇私情!钡廴眨骸芭c一郡可也。”宗閔遂由衡州司馬升任杭州刺史。
  文宗以大旱釋放獄中系囚,出宮人劉好奴等五百余人,送兩街寺觀,帝御紫宸門召宰臣入對,李玨說:“陛下放宮女?dāng)?shù)多,德邁千古。漢制,每年八月選宮女,晉武帝(司馬炎)平吳,亦廣征美女。仲尼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今陛下以無益放之。微臣敢賀!编嶑嗾f:“晉武帝以荒淫之失,中原遂為外族所割據(jù),陛下以為殷鑒,放之攸宜。”可見,兩派雖多芥蒂,亦有意見一致之時。
  穆宗時,王播出任淮南節(jié)度使,不顧南方大旱,搜括不已。后復(fù)為鹽鐵使,加重銅、鹽稅,每月以錢物進奉皇帝,名為“賦稅盈余,其實正額,務(wù)希獎擢,不恤人言。其時由于銅稅的加重,形成市場上銅器的價格高于銅幣的價格,即所謂“幣輕錢重”。開成三年(838)正月,文宗問何以幣輕錢重?李玨答道:“禁銅之令,朝廷常典,但行之不嚴,不如無令。今江淮以南,銅器成肆,市井逐利者,銷錢(幣)一緡(min,一千文),可為數(shù)器,售利三、四倍。遠民不知法令,率以為常。縱然國家加爐鑄錢,何以供銷鑄之弊?所以禁銅之令,不得不嚴!痹缭诖蠛驮(827),王播任滿還京,獻銀碗三千四百只,綾絹二十萬匹,文宗擢升其為尚書左仆射。所以李玨在這里只談禁銅,而回避銅稅過重這一事實。
  同年,皇上御紫宸議政,說:“天寶中政事,實不甚佳,當(dāng)時姚崇①、宋景在否?”李玨對道:“姚亡而宋罷。”他遂即說:“人君明哲,終始尤難。玄宗嘗云;‘自即位以來,未嘗殺一無辜。’而任(李)林甫陷害破人家族,不亦惑乎?”陳行夷趁機說:“陛下不可移權(quán)與人!焙成溆,意在李、楊。李玨、楊嗣復(fù)反唇相譏,說:“太宗用房玄齡十六年,魏征十五年,何嘗失道?臣以為用房、魏多時不為不理,用邪倭一日便足。”
  四年三月,文宗對宰臣說:“朕在位十四年,屬天下無事,雖未至理,亦少有如今之無事也!崩瞰k對道;“邦國安危,亦如人之身。當(dāng)四體和平之時,長宜調(diào)適,以順寒暄之節(jié)。如恃安自忽,則疾患旋生。朝廷當(dāng)無事之時,恩省缺失而補之,則禍難不作矣。”他的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的觀點,深受皇上的贊賞。
  文宗以杜悰職掌朝廷財政收支,欲加戶部尚書,因紫宸畝之。陳夷行說:“一切恩權(quán),合歸君上,陛下自看可否?”李玨對道:“太宗用宰臣,天下事皆先平章,謂之平章事。代天理物,上下無疑,所以致太平者也。若拜一官,命一職,事事皆決于君上,即焉用宰相?昔隋文帝一切自勞心力,臣下發(fā)論則疑,凡臣下用之則宰相,不用則常僚,豈可自保?陛下常語臣云:‘竇易直勸我,宰相進擬,但五人留三人,兩人勾一人。他即合勸我擇宰相,不合勸我疑宰相!笔芳艺J為人君應(yīng)有知人之明,于賢不肖當(dāng)知分明,乃可與言治。擇相亦貴在知人善任。
  其年五月,帝對宰臣說:“貞元政事,初年至好:”李玨說:“德宗中年好貨,方鎮(zhèn)進奉,即加恩澤。租賦出自百姓,更令貪吏剝削,聚貨以希恩,理道故不可也。”皇上說:“人君聚斂,但輕賦節(jié)用可也!鲍k又說:“貞觀中,房、杜、王、魏②啟告文皇,意只在此,請不易初心。自古好事,克終實難!钡郾硎臼钢静挥。尋進封李玨為贊皇縣男。
  四年五月,文宗問延英殿政事,逐F1何人監(jiān)修。李玨應(yīng)日:“是臣職司!标愐男姓f:“宰相所錄,必當(dāng)自伐(即自矜,自夸功績),圣德即將掩之。臣所以頻言,不欲威權(quán)在下!崩瞰k反駁道:“夷行此言,是疑宰相中有賣威權(quán)、貨刑賞者。不然,何自為宰相而出此言?臣累奏求退,若蒙恩準(zhǔn),臣之幸也!
  他居相位僅三年,頗受眷寵,然陷于朋黨之爭,左右掣肘,屢次求退不準(zhǔn)。帝方委用李、楊,乃罷鄭覃、夷行知政事?墒,李玨等在復(fù)雜的宮廷斗爭中,終于隨著文宗的逝世受到宦官的排斥而罷相,還險些送掉性命。
  五年春正月二日,文宗暴疾,不受朝賀。宰相李玨、知樞密劉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陳王)監(jiān)國。當(dāng)初,楊賢妃有寵于文宗,莊恪太子薨殂,及開成末年,帝多疾無嗣,賢妃請立其子安王溶為嗣,帝謀于宰臣李玨,玨以為不可,乃立陳王。四日,文宗崩。兩軍中尉仇士良矯詔迎皇太弟潁王進京,百官謁見于東宮思賢殿,于樞前即皇帝位,是為武宗。仇士良既立武宗,乃發(fā)安王舊事,故陳、安二王與賢妃同死。人皆為李玨捏一把汗,他卻坦然道:“臣下只知奉所言,安與禁中事?”武宗之立,既非宰相本意,甚薄執(zhí)政之臣,宦官專權(quán),莫此為甚。
  帝新聽政,李玨數(shù)稱道《無逸篇》以勸。時潞州節(jié)度使劉從諫獻犬馬,滄州節(jié)度使劉約獻自鷹,玨請卻之,以示四方。遷升門下侍郎,任文宗山陵使。八月十七日,葬文宗于章陵。會秋雨大降,梓官至安上門陷于濘,靈車不前,罷為太常卿。九月,終因奉所立,出李玨與楊嗣復(fù)分別為江西、湖南觀察使。明年,宦官仇士良言于帝日:“嗣復(fù)、李玨不利于陛下。”武宗性急,立命中使往湖南、江西殺楊嗣復(fù)與李玨。宰相韋珙等亟請開延英門議事,因極言國朝故事,大臣非惡劣顯著未有誅戮者,愿陛下復(fù)宜三思。帝良久改容說:“李玨志在扶冊陳王,嗣復(fù)志在樹立安王。立陳王猶是文宗遺旨,嗣復(fù)欲立安王,全是依賢妃意旨。向使安王得志,我豈有今日?然為卿等恕之。”乃追回赴湘、贛二中使,再貶李玨為端州司馬、楊嗣復(fù)為潮州司馬。
  四、德澤淮南
  宣宗立,大中二年(848),李玨被內(nèi)調(diào)任郴、舒二州刺史。舒州位于安徽中部偏南。著名詩人山陽趙嘏于文宗大和年間應(yīng)進士未第,遂寓居長安,結(jié)交卿相,出入館閣,其時李玨在京任職禮部,后升為翰林學(xué)士加戶部侍郎,與趙嘏既是同鄉(xiāng),又是舊交,趙嘏在《獻淮南李仆射》一詩中云:“早年曾謁富民侯”,“舊恩如水滿身流”。武宗會昌元年趙嘏遷家浙西,次年登進士第。此次他正赴浙西探親,聽說李玨內(nèi)調(diào)復(fù)官,欣喜萬分,遂作《回於道中寄舒州李相公》詩一首,其中有“靜語乍臨清廟瑟,披風(fēng)如在九層臺”,“從此微塵知感戀,七真③壇畔望三臺④!苯又,趙嘏又在舒州獻詩一首,對李玨頌揚備至,并思附驥。詩云:
  野人留得五湖船,丞相興歌郡國年。
  醉筆倚風(fēng)飄澗雪,靜襟披月坐樓天。
  鶴歸華表山河在,氣還青云雨露全。
  聞?wù)f萬方思舊德,一時傾望重陶甄。
  此后,李玨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再遷河陽節(jié)度使。他在河陽任上,減免高稅重賦,并取消陳欠宿債百余萬兩。后以吏部尚書召玨離鎮(zhèn)入京,而河陽府庫十倍于初。不久,他被委以檢校尚書右仆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其時,趙嘏正任渭南尉,猶有《獻淮南李相公》詩一首,盼望李玨再入中樞,參與國事,排除宵小,重振朝綱,詩曰:
  傅巖⑤高靜見臺星,廟略⑥當(dāng)時詩不庭。
  萬里有云歸碧落,百川無浪到滄溟。
  軍中老將傳兵術(shù),江上諸侯受政經(jīng)。
  聞道國人思再入,镕金新鑄鶴儀形。
  然而,終因宦官專權(quán),奸佞當(dāng)?shù),唐王朝一度?fù)蘇的局面難以為繼,他們的愿望只能化為泡影。數(shù)年之后,李玨與趙嘏亦相繼謝世。在此之前,他考慮自己歷事五朝,遂不以內(nèi)廷外鎮(zhèn)而自異,上表請立皇太子,以維天下人心。會江淮大旱,他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災(zāi)民。并將積余留作儲備的軍糧,殺半價售與平民。當(dāng)初,淮南三任節(jié)度使皆卒于鎮(zhèn)所,有人勸他易署治事。他說:“皇上令我守揚州,正是我安身立命之處,若何去之?”時揚州酒稅偏高而宦官統(tǒng)領(lǐng)的神策軍常為豪商上利。他比及病危,官屬見他躺臥內(nèi)室,惟以上述兩事已經(jīng)奏明朝廷,而未見答復(fù)為恨,并無一字提及家事。大中七年(853),病逝于任上,享年69歲。封上柱國、贊皇郡開國公,食邑1500戶。贈司空,謚號貞穆。
  李玨精于儒學(xué),亦善古樂章句,文宗每聽樂,鄙惡鄭、衛(wèi)聲⑦,詔太常(禮樂之官)習(xí)開元中《霓裳羽衣舞⑧》,以《云韶樂⑨》和之。舞曲成,帝命翰林學(xué)士李玨陪同閱于庭。他秉性寡欲,早年喪偶,不置妾侍。門無雜賓,謝絕饋餉,高風(fēng)亮節(jié),淮南之人甚稱其德;及玨病歿,赴京叩闕下,愿立遺愛碑,刻其業(yè)績,讓其仁愛留于后世。綜觀李玨一生,主要立于文宗、宣宗兩朝;文宗承父兄奢弊之余,當(dāng)閽寺(太監(jiān))撓權(quán)之際,而難以治易亂,化危為安,宣宗自大中臨政,權(quán)豪斂跡,奸臣畏法,閽寺攝氣,由是刑政不濫,賢能效用;兩朝政事雖未臻至善,但頗有起色,其中也有李玨的一份功勞。 


  注釋
 、僖Τ(650-721):歷任武則天、睿宗、玄宗朝宰相睿宗時因奏請?zhí)焦鞒鼍訓(xùn)|都,以削弱其權(quán)力,被貶職。開元初復(fù)相,奏請禁止宦官、貴族干預(yù)朝政,禁絕佛寺道院的營造,獎勵群臣勸諫等十事。并糾正當(dāng)時不敢捕殺蝗蟲的陋習(xí),推行焚埋之法,減輕了災(zāi)情。宋璟(663-737)開元四年(716)冬開始居相位,主張寬賦役、省刑罰,禁銷惡錢,選拔人才,使百官稱職。開元八年(720)罷相。
 、诜、杜、王、魏:即房玄齡、杜如晦、王珪和魏征,都系貞觀中的名臣賢相。文皇即唐太宗李世民,謚號文武大圣皇帝。
 、燮哒妫褐阜鸾唐邔毣虮倍菲咝。
 、苋_:謂古天子有三臺:“有靈臺以觀天文,有時臺以觀四時施化,有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莞祹r: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相傳是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說為奴隸時版筑(以版盛土捶實造屋)之處。
 、迯R略:廟即宗廟,略為謀略。廟略即朝廷的重大決策。
 、哙、衛(wèi)聲:亦稱鄭、衛(wèi)之音,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兩國民間音樂!抖Y記·樂記》:“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焙笥米饕抑舻拇Q。
  ⑧冕裳羽衣舞:唐宮廷樂舞,傳為開元中西涼所獻,經(jīng)玄宗潤色并制歌詞,改用此名。
 、嵩粕貥罚何淖诤醚艠,詔太常卿采開元雅樂,制云韶法曲,即以清平樂為主而含有西域和道教樂成分的樂曲。謂之云韶樂。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