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淮史百科 > 宗教祠堂 > 淮安的祠堂文化

淮安的祠堂文化

2014/6/1 20:34:19    作者:徐愛明、孫權    閱讀:4487    評論:0

歷史上,淮安古城不僅街巷橋梁多,官署衙門多,而且宮觀寺廟多,牌坊祠堂多;窗察籼眉忍N涵著淳樸的傳統(tǒng)內容,也埋藏著深厚的人文根基,穿越漫長的時空隧道,祠堂的經(jīng)濟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依然散發(fā)著迷人的芳香,成為淮安社會經(jīng)濟得以發(fā)展的內在人文動力。

淮安最早的祠堂始建于哪朝哪代已無從考證,明清時期,古城內外遍布大小祠堂;窗驳撵籼靡话惴譃闅v史名人專祠、姓氏祠堂兩大類,尤以姓氏祠堂占比較大。淮安現(xiàn)存的祠堂大都經(jīng)過重修,能保存原貌的幾乎沒有;窗驳撵籼脴嬛犒,工藝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繪畫、書法、文學于一體,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久遠的傳統(tǒng)風俗,千百年來為淮安人民所重視。

韓侯祠

韓侯祠位于淮安區(qū)鎮(zhèn)淮樓東側約200米處,是紀念漢初著名軍事家韓信的祠堂。

韓信生活在秦末漢初,是冷兵器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素有“兵仙”之稱。韓信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善于將兵。被封為齊王、楚王,后降為淮陰侯,終被呂后所殺。他少年喪親,家貧如洗,自今還流傳著他在淮安遭受胯下之辱和向漂母乞食的故事。

祠始建于唐,后歷經(jīng)興衰,迄明代晚期已有了相當?shù)囊?guī)模。明隆慶間知府陳文燭與文壇巨匠、《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呼酒韓侯祠,成了淮安盛傳不衰的佳話。據(jù)《重修山陽縣志》記載,祠為明萬歷年間推官曹于汴重建,清康熙年間縣令徐恕重修,至此韓侯祠的規(guī)模達到了鼎盛,祠由前、中、后三殿,東、西廂房,以及花園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晚清時期,由于戰(zhàn)火和其他歷史原因,韓侯祠日漸衰敗。

現(xiàn)韓侯祠為1983年淮安縣人民政府在原址上修建而成。祠堂坐北朝南,為四合院式庭院,東西寬約23米,南北長約130米。前為大門,門上掛“漢韓侯祠”匾額,進門為一照壁,泥金書寫“靈武冠世”。院中享殿一座,硬山造,抬梁式,面闊312.35米,進深97.5米,廊寬1.5米,檐高3.2米。享殿中間置2米多高韓信束發(fā)仗劍彩色石膏立姿塑像一座,韓信濃眉銳眼,氣宇軒昂,戎裝佩劍,威風凜凜,一派胸藏百萬兵的大將風度。塑像兩旁對聯(lián)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夫人”,此聯(lián)意味深長。殿門外兩側紅漆圓柱上的對聯(lián)是:“奠數(shù)千里長淮,神留桑梓;開四百年帝業(yè),功冠蕭曹。”兩山墻、東西側圍墻壁上內嵌韓信事跡和明、清名人題詞石刻。

關天培祠

關天培祠位于淮安區(qū)縣東街32號,建于1846年,是為紀念在鴉片戰(zhàn)爭中為國捐軀的關天培將軍而建造的。

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1781年生于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區(qū)),從戎行伍,“有干濟之才”。1834年受命任廣東水師提督。林則徐到廣東禁煙后,關天培積極配合林則徐收繳、銷毀英商鴉片。183911月,穿鼻洋海戰(zhàn)中,關天培身先士卒,把裝備精良的英國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侵略者的威風。1841225日,英軍發(fā)動進攻,關天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部死戰(zhàn),壯烈犧牲。道光帝聞此噩耗,御制祭文,祭奠關天培。并且對關天培“優(yōu)恤子騎都尉兼一云騎尉,世職,謚忠節(jié),入祀昭宗祠”,且“賜葬如禮”。

關忠節(jié)公祠大門南向,門廳兩面有獅子盤球石筍,門上有獅子頭門環(huán)。門廳內正中有一柵欄,兩面為忠節(jié)公的執(zhí)事牌。門廳內南檐上方面對大殿并排有三塊匾額,中間為“謚忠節(jié)”,左首為“敕封振威將軍”,右首為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賜“法福靈阿巴圖魯”。

在祠堂庭院的北邊是三間享殿,正中為一神臺,神臺上有金絲楠木制作的碧紗櫥,內安放著關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風凜然,栩栩如生。兩旁是兩個侍從塑像,分別執(zhí)劍捧書。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書匾額一塊,上書“為國捐軀”四字。殿門兩邊的廊柱上,掛著林則徐聽到關天培殉難的噩耗,悲痛欲絕,憤而揮筆寫下的一副挽聯(lián)。

關天培祠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梁紅玉祠

梁紅玉,生于楚州(今淮安區(qū)),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曾在江蘇鎮(zhèn)江金山擊鼓助戰(zhàn)抗擊金兵,梁紅玉“擂鼓抗金兵”傳為千古佳話。后隨韓世忠率部進駐淮安,在淮安城北1里多筑城抗擊金兵。后人在此為之塑像建廟,因其排行第七,俗稱“七奶奶廟”。   

梁紅玉祠原祠附設在北辰坊火神廟內,明清時多次進行修建,后毀于兵火,解放時已破爛不堪,F(xiàn)梁紅玉祠位于河下古鎮(zhèn)北入口,系從原址移建而來,規(guī)模較過去擴大許多。庭院四面有圍墻,大門朝南,門口兩面各有一只石鼓,門頭上為我國已故著名女書法家蕭嫻所書“梁紅玉祠”四個大字。庭院北側為享殿五間,整個建筑仿明代建筑,古色古香。享殿門口兩側是書法家題寫的蕭嫻的對聯(lián)“也是紅妝翠袖,然而青史丹心”。殿中間建有一座三尺六寸高的神臺,神臺上設有神龕,神龕三面板壁,內置梁紅玉戎裝配劍的泥制塑像,有1.7米高,神采飄逸,英姿颯爽,雄姿威嚴。塑像兩側為清代丁晏題贈的對聯(lián)。神臺兩側墻壁上以圖文形式演繹著梁紅玉的傳奇人生。享殿內還展出了在梁紅玉當年抗擊金兵之地出土的宋代文物。

享殿兩側各有廂房三間,東側廂房為名鼓展示廳,展出了中外各地的名鼓,用鼓韻演繹著巾幗英雄的傳奇。西側廂房兵器書畫亭,用圖文、實物的形式展示宋代兵器以及宋代以后歷代名人題贊梁紅玉的書畫作品。

羅氏祠堂

羅氏祠堂建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位于淮安區(qū)打箔巷,創(chuàng)建人為羅振鏞(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的二哥)。羅振鏞清末時為同知銜安徽補用知縣,工于詩畫,精于鑒賞,年輕時即好篆刻,得南北各大家的贊賞鼓勵,數(shù)十年不輟,著有《羅氏祠堂錄》《羅氏家乘》等。

祠堂大門朝南,進門面南享堂兩邊樓上下;面北為飲恨堂,飲恨堂兩邊一為齋房,一為陳列所;面東為一字墻、泊舟用小方亭;面西為廚房、轎室;中鑿有方池;西巷內為倉室;共有房屋16間。大門對聯(lián)“俎豆?jié)u江分濟濟,鼓鐘淮水自湯湯”,房門對聯(lián)“水源本末,春禴秋嘗”,大門匾“本支百世”,享堂匾“孝思錫類”,堂匾“世德作求”,屏風額“如聞嘆息之聲”。其他各處也有對聯(lián),如“真學問五倫做起,大文章六經(jīng)得來”、“兄弟睦為家之肥、子孫賢知族將大”等。

祠堂中立有“羅氏門中先遠宗親”及羅振鏞曾祖、生祖、生父的牌位,還有其嗣祖及嗣父(羅振鏞18歲時,過繼給族叔羅裕仁為嗣子)共六座牌位,其中“羅氏門中先遠宗親”牌位居中,其余分立左右。羅氏祠堂常年祭祀經(jīng)費來源為“春秋祀典及修葺經(jīng)費,以升嘉社稻租百余石、界首鎮(zhèn)租二百余石作為常年的款”,該條明列于羅氏祠堂的堂規(guī)中。

羅氏祠堂規(guī)則中的條目,如“凡遇爭端由祠堂公判,如實不能了結,方準到官”、“違犯教令、不顧廉恥,由祠長公議削籍,不準在祠堂行走”等反映傳統(tǒng)的封建宗族制度。而“祭祠男女一律,雖出字,究屬一本,外孫外女均與祭”條將女兒以至外孫、外孫女一律與祭,這在以往的宗族制度里前所未聞,而且該條文出現(xiàn)在羅氏這樣封建官僚家族的祠堂堂規(guī)中,就更顯得特別了。 (徐愛明 孫 權)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