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淮史百科 > 名人研究 > 現代散文作家袁鷹

現代散文作家袁鷹

2015/6/4 14:44:26    作者:郭壽齡    閱讀:10309    評論:0

  20世紀五十年代,我上小學的時候,讀過《丁丁游歷北京城》,就和“丁丁”一起“游歷”了北京,如癡如醉。上六年級時,在課本上讀到《時光老人的禮物》,懂得了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老師告訴我們,這首詩的作者叫袁鷹,就是我們淮安人。從此我就記住了“袁鷹”這個名字,同時也為淮安出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詩人感到無比的驕傲。此后,我一直注意袁鷹的“動向”,六十年代見過《人民日報》刊登的毛澤東接見中國作家協會領導成員的照片,袁鷹和聞捷到中東、非洲進行文化交流的“短消息”。讀過他第一次回淮后寫的《四季長青的淮安城》、《淮安六記》(《人民文學》1962年7、8月合刊)。參加工作后,教過《井岡翠竹》,向學生介紹過袁鷹的散文和兒童詩歌《劉文學》、《寄到湯姆河去的詩》……可以這樣說,我對文學和家鄉(xiāng)文獻的愛好是從讀袁鷹的作品開始的。
  袁鷹,原名田復春,又名田鐘洛,1924年出生在淮安市楚州區(qū)南門更樓東原直隸總督楊士驤的舊宅內,后遷居百善巷、廖家巷。祖父田毓璠,字魯玙、魯漁,晚年別號耐傭老人,清光緒癸卯進士,曾先后任安徽寧國、太和知縣,六安知州,田魯漁為官清廉,為人正直,六安地方為緬懷善政曾建“去思碑”一座。辛亥卸任后,宦囊羞澀,靠當地紳商的饋贈程儀,全家十余口,方得以回到故里。1931年淮安霪雨成災,城里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災民,田魯漁親赴京津募款,設粥場賑災救濟,后又在家鄉(xiāng)辦學,辦圖書館。著有《易經例證正續(xù)編》、《耐傭文存》、《淮安重宴鹿鳴唱和集》。父親田鋆,號少漁,長期服務于金融界,能詩文,晚年關心家鄉(xiāng)的文化事業(yè),常為《淮安文史》撰稿、推薦作品。袁鷹幼年時隨祖父左右,識字、讀唐詩、學對聯,打下了文學功底,祖父在家鄉(xiāng)的善行,道德文章,對其成長影響深刻。袁鷹后來寫了《淮安夢影》和《童年夢片》一組散文,回憶他在淮安生活、學習的情況。
  1934年,袁鷹隨全家遷往杭州,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在杭州、上海讀完小學、中學,在上海之江大學讀書時,在著名教育家林漢達先生的啟迪下,和進步同學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集英中學、廣肇女子中學教書?箲(zhàn)勝利后,由淮人、地下黨員顧家熙介紹,到上!妒澜绯繄蟆樊斢浾撸痪,經黨組織安排到地下黨直接領導的《聯合晚報》編副刊。1946年,在《新少年報》上發(fā)表了《不太好聽的故事》,從此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編輯、記者也成了他終生的職業(yè)。
  袁鷹當記者第一個采訪對象是著名戲劇家張駿祥,此后一直和文藝界知名人士夏衍、于伶、唐弢、柯靈、袁水拍、袁雪芬等,保持著密切的關系。上海解放后,袁鷹參加了《解放日報》的籌備工作。他的直接領導是頗有傳奇色彩的共產黨員惲逸群,這位才華橫溢的領導者平易近人,毫無官氣,待人誠摯,寬宏大度。惲常說:“辦黨報要密切聯系群眾,黨報工作人員不要黨氣逼人!”這些話對黨報團結各階層文化人,參加新中國文化事業(yè)建設起了積極作用,也成了袁鷹幾十年辦報的座右銘。
  1952年,袁鷹調到《人民日報》文藝部工作,編副刊。1956年《人民日報》版面擴大,由原來基本上按蘇聯《真理報》四個版模式擴充為符合中國國情和傳統風格的八個版。在鄧拓、林淡秋主持下,袁鷹擔任副刊副主編。他主張副刊要辦得豐富多彩,形成獨特的風格,在他的具體操作下,副刊逐步得到了完善。
  幾十年來,經他的手見諸報端的稿件有數十萬。上自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陳毅、郭沫若、胡喬木的詩、文,下至一般文學青年,來自基層的投稿者,都非常歡迎,認真負責。老一輩文藝家如茅盾、周揚、葉圣陶、冰心、巴金、田漢、趙樸初、陽翰笙、鄧拓、艾青、張光年等都成了袁鷹的師長和“忘年交”。蕭乾、吳祖光、馮亦代、唐弢、于伶、陳荒煤、馮牧、徐遲、林林、李季、聞捷、何為等都成了他聯系密切的文友和副刊的作者。早在抗戰(zhàn)勝利前夕,袁鷹在上海認識了夏衍,尊夏公為師,向夏公學習辦報紙副刊。袁鷹到北京后,夏衍也到文化部擔任領導,袁鷹又把過去的“師生”之誼續(xù)上了,經常向夏衍請教,請其撰稿。夏衍對袁鷹說,搞副刊編輯猶如“做廚子”,做廚子應該適應主人們的各種口味,需要為他們調配不同的菜肴,不能偷工減料,以劣充好。袁鷹遵循夏公的教導,把《人民日報》副刊辦得有聲有色,受到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讀者的歡迎。
  1962年,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提出恢復實事求是傳統。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同志在調查研究、總結得失經驗的基礎上,報刊上一時出現了生動活潑的議論文章!侗本┤請蟆、北京市委《前線》雜志推出“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專欄。袁鷹熱情邀請他熟悉和尊敬的五位文學前輩:夏衍、吳晗、廖沫沙、孟超、唐弢辦了“長短錄”雜文專欄。其開篇《“長短相較”說》,明確提倡學習,取長補短,五位作者先后共發(fā)表雜文37篇。沒想到,袁鷹的熱情工作,后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他的“嚴重罪行”。
  十年動亂,文藝界首當其沖,是“重災區(qū)”。除“四人幫”的少數幾個“御用文人”之外,幾乎所有的作家、文藝家均受到沖擊,袁鷹當然也在劫難逃。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造反派揪住“這一點”不放,無中生有的羅列其“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罪行”,說他和文藝部主任雜文家陳笑雨在《人民日報》開辟“長短錄”專欄是配合鄧拓、吳晗、廖沫沙“三家村”,向黨進攻的一個“反動據點”,是“說資本主義之長,道社會主義之短”。陳笑雨被迫害含冤致死,袁鷹也遭一輪又一輪的“批斗”。他同文藝界前輩和同輩人的良好關系被說成是與文藝黑線“同流合污”,他熱情歌頌黨和社會主義的文章是“毒草”,他給少年兒童寫的作品是毒害“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甚至他在“文革”前把稿費作為黨費交給組織是“為了收買人心”……“文革”中,他被打進“牛鬼蛇神”的行列,關牛棚、抄家、趕出樓房住入又小又矮的平房,下放到干校去改造等等都經歷過了。盡管受到了種種磨難,他泰然處之,以一顆平常心對待這一切,每天還總是樂呵呵的該做什么做什么。
  粉碎“四人幫”以后,袁鷹被任命為《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主持黨報的文藝宣傳工作。他以更大熱情為肅清江青一伙人在文藝界的影響,為迎來文藝創(chuàng)作又一個嶄新春天做了大量工作。在袁鷹的主持下,報紙拿出大量版面給那些被錯誤批判的文藝作品和受到冤屈的作家、文藝家發(fā)表平反文章。如小說《保衛(wèi)延安》、《劉志丹》、《三里灣》、《三家巷》、《組織部來了年輕人》,電影《紅日》、《暴風驟雨》、《林家鋪子》、《早春二月》,戲劇《海瑞罷官》、《謝瑤環(huán)》、《李慧娘》等等,都得以重新評價!度嗣袢請蟆肺乃嚢,還從文藝、文化的角度報道了春天的信息,發(fā)表了艾青、李瑛、柯巖、白樺等人詩文,使“天安門詩歌運動”在黨報上得以回響。當《傷痕》、《班主任》、《喬廠長上任記》等所謂“傷痕文學”出現時,文藝版非常及時地發(fā)表文章進行評價推薦。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袁鷹從有關方面拿到陶鑄女兒陶斯亮的《一封終于發(fā)出的信》后,經請示在文藝版發(fā)表,產生巨大影響,編輯部收到數以千計的讀者來信,贊揚《人民日報》發(fā)表這篇文章的勇氣,為中央已著手若干重大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起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為了揭批“四人幫”的極左路線,為新時期的文藝發(fā)展廓清道路,配合當時宣傳中心,袁鷹主持的文藝版連續(xù)發(fā)表了“一論”、“二論”……“五論”批判極“左”思潮的系列文章。袁鷹始終站在黨的文藝宣傳崗位的前沿,他所做的這一切,令人難以忘懷。如今他雖然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多年,人們每談及至此,都不得不佩服其勇氣和膽略。
  盡管袁鷹的崗位在新聞界,他是記者、編輯,又擔任領導工作,十分繁忙,但“業(yè)余”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兒童文學,F已出版的有散文集《紅河南北》、《風帆》、《天涯》、《悲歡》、《京華小品》、《秋水》、《花朝》、《海濱故土》、《上海:未褪色的夢憶》、《袁鷹散文集》;詩集《江湖集》、《寸心草》、《野芹集》;兒童文學除本文開頭提及以外,還有《在毛主席身邊長大》、《小紅軍長征記》;傳記文學《長夜什人――于伶?zhèn)鳌;隨筆集《留春集》、《秋風背影》、《兩棲人》等40余種。真可謂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作為家鄉(xiāng)晚輩、忝為同行的我與袁鷹接觸不多,但他的人格魅力和對家鄉(xiāng)文化事業(yè)的關注,一些“小事”使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我曾請袁鷹為《淮安文史》撰稿,他親筆回信,“文史稿件不同于文藝創(chuàng)作,我在淮時年齡尚幼,記憶模糊,實難從命……”但仍給《恩澤長淮》一書寄來了《橫眉》和《周恩來與于伶》兩篇文章,為我們所編的書增色不少。解放后,他四次撥冗回淮,每次回故鄉(xiāng)總有宣傳淮安的散文見諸報端。他為家鄉(xiāng)翔宇文學社小報題詞,后該社寄上報酬二百元,他如數退回。1997年,他全家十人在其父田少漁先生率領下回到故鄉(xiāng),我得知后,在楚州賓館設便宴款待,在我一再申明是自己掏錢以盡地主之誼后,他方肯出席,并“規(guī)定”不許上酒。他說,這次回淮純屬私人回鄉(xiāng)探親訪友,不要驚動地方領導。第二天,我從單位借了一部面包車到賓館,為他全家在淮游覽參觀提供“方便”。他卻說,我已雇好三輛三輪車,私人活動怎能用“公車”,更不需要人陪同。面包車駕駛員把車開回單位,十分感慨地對我說:“這樣的老黨員、老干部,我還是第一次碰到。”賓館的食宿費本來是可以打折的,他離開時堅持按原定價自己付了費用。
  袁鷹的文學成就,贏得了聲譽和文藝界的認同。1987年離休后,仍先后擔任《散文世界》主編,《人民文學》、《兒童文學》等刊物的編委,《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評審委員會主任,主編《華夏二十世紀文學精編》(八卷)和《新文學大系•散文卷》等。他仍然筆耕不輟,寫了大量深情感人憶戰(zhàn)友、憶往事的散文和富于哲理和文采的隨筆。我們衷心祝愿這位家鄉(xiāng)文學前輩健康長壽,他的如椽巨筆永不衰老!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