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述的坎坷人生
2015/8/27 17:54:49 作者:王澤強 閱讀:10034 評論:條
楊述出生在淮安西門大街石庫門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與周恩來家相距不遠,且兩家關(guān)系很好。
毛澤東說,楊家是革命之家,肖禹是革命母親。
楊述(1913-1980)原名楊德基,淮安縣(今淮安區(qū))人。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國青年報》社長兼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等職?箲(zhàn)初年,他帶領(lǐng)全家一起參加革命,受到毛澤東的高度稱贊。
投身革命,數(shù)次坐牢,屢受打擊
楊述出生在淮安西門大街石庫門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家中有價值不菲的房產(chǎn)、土地和商店。楊家是淮安城里有名望的人家,與周恩來家相距不遠,且兩家關(guān)系很好。1928年,楊述考上淮安中學初中部,受進步思潮影響,在班里組織了個“魯迅讀書會”,鼓勵同學們關(guān)心國家前途和命運。三年后,他到南京上高中,暑假時在淮安組織“古堡烽火社”,發(fā)表宣言,號召知識青年起來戰(zhàn)斗。該社很快被查封,四人被逮捕,楊述遭通緝,被迫離家出走。高中畢業(yè),他考入清華大學,第二年十月初因參加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被北平公安局逮捕,直到十月底才釋放。他參與領(lǐng)導“一二·九運動”,是“中國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第一批隊員。193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清華大學黨支部宣傳委員,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擴大黨的影響?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黨派楊述到武漢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在青年救國團擔任組織委員。1938年5月,共產(chǎn)黨重慶市委(后改稱川東特委)成立,他擔任組織部長兼青委書記。1939年5月1日,重慶市群眾團體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大會,他出席大會時被特務(wù)盯上并逮捕,在被捕前,他把黨的重要文件吞入肚中,在押送途中經(jīng)過黨組織集會地點五月書店時,又故意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給書店里的同志們通風報信,讓他們及時轉(zhuǎn)移。在獄中,他遭受了酷刑折磨,始終不屈不撓地堅持斗爭。后來,中共元老董必武出面與國民黨交涉,要求當局釋放楊述;在國民政府兼職的周恩來也親自出面,堅稱楊述是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最終將他保釋出來,并把他送往延安馬列學院學習。
在延安學習結(jié)束后,楊述被派到陜北,在綏德師范、米脂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任綏德青委委員。期間,他寫了一首頌揚毛主席的詩歌:“演講語并不驚人,大家聽得味津津。中國土生中國長,道地中國一平民。從古無人比得上,他是中國的列寧。千萬人民齊愛戴,他和群眾一條心。平平常常書生貌,一顆勤勞大眾心。”此詩卻遭到綏德地委某領(lǐng)導的嚴厲批評,認為這首詩貶低了毛主席的光輝形象,不許刊登。楊述不服,將詩寄給毛澤東,請他定奪。毛澤東看后,批示說:“小詩無罪,可以刊登。”一場風波至此才平息。不久,整風運動開始,審查干部,運動從學校發(fā)展到社會,不少干部成了“特務(wù)”。運動還在擴大化,有消息說“四川偽黨”的問題中央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要追查到底。楊述曾是川東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成了重點審查對象,很快被“認定”為國民黨特務(wù)。妻子韋君宜是與他同年入黨的清華大學同學,得知此消息后,摟著一歲多正在生病的女兒在空窯洞里傷心哭泣。他對妻子說:“你千萬不要相信,我決沒有那些事。”妻子說:“我當然不會信。”
毛澤東說,楊家是革命之家,肖禹是革命母親
楊述母親肖禹出生于揚州一個私塾教師家庭,知書識禮,16歲嫁到楊家,生了六個孩子,楊述排行第二。楊述上中學后,思想激進,常把進步書刊帶回家,影響了全家人?谷諔(zhàn)爭爆發(fā),楊述到達武漢,給家中寫信,說日本鬼子將大舉入侵,不能當亡國奴,趕快出來參加革命。肖禹真的聽信了兒子的話,毅然把家中土地、房屋、商店等財產(chǎn)拋棄了,率領(lǐng)一大家人到武漢來了。后來,楊述叫三個較大的弟妹直接到延安去參加革命,讓母親、大哥、大嫂、小弟弟以及侄兒一行到四川成都找黨組織。
1942年2月,楊述的大哥楊道生調(diào)任樂山縣委書記,在上任路途中不幸被捕,后來為被殺害。楊道生遇難后,肖禹帶著兒媳、兒子及孫子流落到成都鄉(xiāng)下,靠給人洗衣服、做針線活為生,生活異常艱難?箲(zhàn)勝利后,在周恩來的過問下,八路軍辦事處派人找到了落難的楊家三代人,并把他們接到重慶,又安排飛機送到延安。毛澤東聽了肖禹毀家紓國難的故事,十分感動,親自接見了楊氏一家人,并親切地稱楊家是“革命之家”,肖禹是“革命母親”。1948年9月3日,肖禹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中共中央臨時所在地不幸病逝,毛澤東秘書田家英為她撰寫了碑文,中直機關(guān)黨委向她敬送了花圈,挽聯(lián)上寫道:“您自己革命,兒、媳革命,孫子又革命。您是好母親,好婆婆,好祖母。您是一個模范的女同志。”對她的一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楊述大弟楊黃霖在延安陜北公學讀書、入黨,后來在延安保衛(wèi)處受特別訓練,調(diào)延安交際處任保衛(wèi)科長,成功參與破獲了國民黨重慶——延安間的往來密電,為黨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大妹楊晶明在陜北公學學習并入黨,后到新四軍教導隊從事民運工作。小妹楊靜,在延安入黨,歷任晉察冀邊區(qū)婦救主任、后勤部總支書記等職。楊道生之子楊欣,1946年入黨,在保衛(wèi)延安和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zhàn)役中多次立功受獎,后來長期在中央軍委和總參的直屬機關(guān)工作。此外,楊述堂弟楊肆擔任國民黨軍統(tǒng)技研室主任,擁有少將軍銜,在楊述的幫助下成長為一位長期潛伏在軍統(tǒng)高層的紅色電訊專家,為我黨傳送情報,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楊述一家對革命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是中共黨史上不多見的當之無愧的“革命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