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爆米花兒,都能勾起“80后”最美好的記憶;提到爆米機的那一聲巨響,想必那一代人都印象深刻,F(xiàn)在回憶起來,大家都覺得只有中國的老式爆米花機,爆出來的爆米花,吃起來才最香。
爆米花,大人們都說成“炸炒米、炸麻花”,或說得再形象點,那就叫“轟炒米、轟麻花”了。說成“轟”字,可能是形容炸好炒米后,出炒米時的響聲巨大的緣故了吧。因為炒米或麻花在師傅們的吆喝聲中的那一瞬間,會有一股子強大的氣流,如山崩海嘯般從炒米機的出口噴發(fā)而出。那震耳欲聾的聲響,確實能嚇得小孩們一大跳。
爆米花的原料,拿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條件來說,不值得一提?稍谀莻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能吃到香噴噴的爆米花,總要期盼到每年的隆冬臘月底,才會有爆米花的師傅進村,來得早也沒生意做。因為那時家家小孩多,炒米炸早了,新年沒到,就吃掉了。
師傅們帶來的爆米機設(shè)備極其簡單:一架幾十斤重的機器,一只燒柴火用的鐵皮火爐子,一架用手推拉的木風(fēng)箱。那時候大米和柴火誰家炸炒誰家?guī)。到了村子,師傅會迅速架好設(shè)備。一個傳著一個,立馬,奶奶攙著孫子,母親抱著兒子,哥哥姐姐拖著弟妹……都趕趟兒來了!
爆米機架好后,師傅迅急開始點火。然后,打開爆米機機頭上的蓋頭,裝進適量大米,將爆米機上的大彎頭與小彎頭卡上,機頭螺桿擰緊,架在火爐子上不停地搖起來。
當(dāng)一戶炸好后,只見師傅停下轉(zhuǎn)著的機子,右手握上一根二尺來長的加力管,套進小彎頭上的那個鐵柱子上,左手用力抓住爆米機上的搖手,然后迅速翹起滾燙的機身,并轉(zhuǎn)動角度對準那個又粗又長的黑色的麻袋口。只見師傅的右腳往黑乎乎的爆米機上用力一踩,伸長脖頸,大喊一聲,“準備,響——啦!”——就是提醒小孩別嚇著——說時遲那時快,師傅那有力的手,在胸前由右向左猛力一扳,只聽得如軍用大炮“轟”的一聲巨響,爆米機的蓋頭就被壓力瞬間撐開,大米或玉米被突然釋放后,隨著那強大的氣流噴涌到麻袋里去了。接著就見白色煙霧滾滾四散,滿鼻子都能聞到濃濃的爆米花的香,那白花花的爆米花也就呈現(xiàn)在了人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