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名城索引 > 淮上園林 > 河下徽商程氏園林群

河下徽商程氏園林群

2016/7/13 9:41:40    作者:季玉    閱讀:5866    評論:0

  提起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淮安的河下古鎮(zhèn),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毫不遜色于煙雨江南中的園林。青磚灰瓦的深宅院落,亦夢亦幻的廊橋亭臺、婉轉(zhuǎn)迂回的假山碧水、千姿百媚的草木嘉禾,雖然歷經(jīng)歲月風雨滄桑,但它依舊在時光的石板上流淌著徽商園林獨有的“物心轉(zhuǎn)換”的心靈囈語。
  很多年前,中國人有兩部經(jīng):一部《山海經(jīng)》,一部《道德經(jīng)》。從而,文明的軌跡就在“物”與“心”之間搖擺。園林,就是這種“物心轉(zhuǎn)換”的結(jié)晶。
  中國私家園林最早見于漢代,以后各代都有發(fā)展,至宋代,造林風氣更盛。明清兩代分別在中葉形成造園高潮,私家園林達到了高度的技術和藝術水平;丈趟郊覉@林最早可能出現(xiàn)在宋代,當時徽州商業(yè)資本日益活躍,特別是南宋建都臨安,對徽州商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為應科舉及傳播朱子理學之需,教育發(fā)展也很迅速。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為園林的興盛提供了必要條件。明清時期徽商興盛,稱雄商界數(shù)百年。徽商賈而好儒,“雖為賈者,咸近士風”,文化素質(zhì)普遍較高,因此,這些富裕的徽商為了滿足精神的需求,達到“物心轉(zhuǎn)換”的境界,紛紛不惜重金回家修祠堂、建園林,形成了徽商造園的高潮。
  河下古鎮(zhèn)是鹽商的聚集地,園林依舊是以徽商園林為主體。據(jù)李元庚《山陽河下園亭記》中所述,河下園林一百余處,其中徽商程氏所建占三分之一。徽商私家園林的發(fā)展歷史大致與中國私家園林的發(fā)展同步,它表現(xiàn)出江南園林的特點,又各具地方特色。
  淮南鹽商世居揚州,揚州園林多為徽商所建也就不足為怪。明清時期,恰恰又是漕運鹽運最繁榮時期,淮北鹽商聚集淮安,徽商程氏一支從揚州遷居到淮安河下從事鹽運商務。據(jù)《淮安河下志》卷五“第宅·程蓮先生宅”中載:


  吾宗自岑山渡叔信公分支,傳至第九世慎吾公,是為余六世祖,由歙遷家于揚。子五人:長上慎公,次蝶庵公,次青來公,次阿平公,次蓮渡公。蓮渡公即余五世祖也。蓮渡公諸兄皆居揚,公一支來淮為淮北商,居河下。


  蓮渡公即程量越(1626—1687),字自遠,是淮南鹽務總商程量人的弟弟,“生子九人,俱成立,孫、曾蕃衍,舊宅漸不能容,分居各處,亦尚有一、兩房仍居老宅”。除了程量越一支外,歙縣程氏還有不少人遷居河下。清末時人李元庚曾指出:“程氏,徽之旺族也,也由歙遷。凡數(shù)支,名功、亙、大、仁、武、鶴是也。國初(按:指清初)時業(yè)禺策者十三家”,“皆極豪富”,當時有“諸程爭以鹽策富”的說法。
  河下徽商程氏行鹽各有旗號,大多依族譜中的名號取名。據(jù)《訥庵雜著·五字店基址記》記載:


  族人業(yè)鹽居淮,有所謂公(功)字店、班字店、大字店者,皆就主人名字中略取其偏旁用之,如亙字店則用朝宣公宣字之半,吾家五字店,蓋用慎吾公吾字之半也。慎吾公是程量越的父親,所以程量越所居之宅,曰五字店,五字乃其旗號也。


  此外,還有儉德店,“儉德,旗名店者”,為鹽務總商程易的宅名。程世桂與其兄程云松“均習禺策,分行鹽務,旗名觀!薄_@一點也與揚州非常相似。據(jù)乾嘉時人林蘇門記載: 


  揚州運鹽之家,雖土著百年,而廝仆皆呼其旗名,曰某某店。故高門大屋,非店而亦曰店也。


  淮安河下地名中,有五字店巷、仁字店巷、文字店巷和亙字店巷等,大多是“徽商屯鹽之所,巷因此得名”。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財富的累積,徽商對建構(gòu)園林的情結(jié)依舊不改,因此成就了河下歷史上造園鼎盛時期。另一位山陽人范以煦在《淮壖小記》卷三中寫道: 


  吾邑程氏多園林。風衣之柳衣園、菰蒲曲、籍慎堂、二杞堂也,亭之曲江樓、云起閣、白華溪曲、涵清軒也,莼江之晚甘園也,亨道人之不夜亭也,圣則之斯美堂、箓竹山房、可以園、紫來書屋也,研民之竹石山房也,溶泉之旭經(jīng)堂也,藹人之盟硯齋、茶話山房、詠歌吾廬也,曲江樓中有珠湖無盡意山房、三離晶舍、廓其有容之堂。


  從園林規(guī)模上看,程退翁隱居石塘之中橋,買廢田萬畝,掘渠四千余丈,“灌溉其中,遂成沃壤,植牡丹、芍藥,以環(huán)其居,號曰‘誰莊’”,極盡流連觴詠之事;程嗣立的“菰浦一曲”,園有來鶴軒、晚翠山房、林艿山館、籍勝堂諸勝;程執(zhí)金的“且園”,則有芙蓉堂、俯淮樓、十字亭、藤花書屋、古香閣、接葉亭、春雨樓、云山樓、方軒、亦舫計二十二所,假山曲折,林木幽秀,類似于此的園林佳構(gòu)不勝枚舉。
  明清時期,鹽商被授予絕對壟斷經(jīng)營權,坐收暴利,過著豪奢極侈的生活,但他們的壟斷經(jīng)營權同時也是官府牟利的工具,從而埋下了衰弱的隱患。在官鹽難以保證朝廷和官府的財政收入的時候,取消鹽商的壟斷權,以新制度取代舊制度,已成定局。
  道光十二年(1832)兩江總督陶澍議準將兩淮鹽務改歸兩江總督兼管,以統(tǒng)一事權。之后,他大刀闊斧地將淮北引鹽為票鹽。陶澍的這一舉措很快收到了實效,既方便了百姓,也增加了朝廷收入。道光三十年,兩江總督陸建瀛又將此法推行于淮南。以后,票鹽法漸漸向福建、兩浙、長蘆等鹽區(qū)推進。
  綱法改為票法,從根本上取消了鹽商對鹽業(yè)的壟斷,深刻地觸犯了鹽商的既得利益,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但是,無論如何痛恨,新制度逐漸取代了舊制度,鹽商的風光不再,沒落已成定局。
  著名的荻莊柳衣園,是淮北總商程氏的私家園亭,鹽務極盛時,“招南北知名之士宴集其中,文酒竹歌,殆無虛日。”然而,隨著鹽商衰敗,昔日的奢侈繁華也跟著成過眼煙云。此園不僅被拆售一空,這個園地也被夷為荒地。據(jù)山陽人黃鈞宰描述:“自程氏敗而諸商無一存者,城北井里蕭條矣!庇谑,“里之華堂廣廈,不轉(zhuǎn)瞬間化為瓦礫之場;巷陌重經(jīng),溪逕幾不可辨”,聚落景觀與疇昔迥異,整個河下觸目皆是圯墻、破寺和廢圈。
  歷史,從來就是一陣從遠方吹來的風聲。河下程氏園林的興衰過程,就是一種如同云淡風輕的花開花落的過程。物心轉(zhuǎn)換之間,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滋養(yǎng)了園林,也滋養(yǎng)了一段人類對于自然生活的唯美追求。然而,當追求更多地被賦予了貪欲和享樂,那么,園林已經(jīng)失去了它桃花源般的神仙氣質(zhì)。這也是河下程氏園林帶給我們的啟示。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