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淮史百科 > 名人研究 > 陶木樁

陶木樁

2018/11/8 10:16:39    作者:劉懷玉    閱讀:5061    評論:0

  知道清末淮安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淮安有丁、何、韋、許四大家族。但在外地人的筆記小說中,卻是另一種說法。清代慵訥居士《咫聞錄·陶木樁》中說,當時山陽有一首民謠云:“南城汪,東城方,中間隔一陶木樁!贝嗣裰{是說淮安有三個巨富之家,他們是汪家,住淮安南城;方家,住淮安東城;陶家,住淮安城內(nèi)中間。
  姓方的主人名叫方彩,雖花錢得到一個府司馬的頭銜,仍然是個商人,在東門經(jīng)營糧食行當。因為好施舍,遇青黃不接時,減價平糶,故有長者的稱號。乾隆年間,方家改造花園,夢見四個穿縞素衣服的人來說:“我們與你家有夙緣,特來到你家住住!贝稳,開掘魚池,挖出四個銀人。方彩心想與夢中相符,馬上移置庫內(nèi),晨昏焚香虔奉,二十年如一日。一天,忽然發(fā)現(xiàn)銀人不見了,家人都懷疑被竊。方彩說:“不對。如果遇盜,豈有不偷拳頭大小銀錠,而偷百鈞重的銀人?銀人來也有緣由,去也有原因,說明我家將衰敗了。我們應當修德以求恢復好運!
  方彩開始做善事,設(shè)了義渡四所,募渡工四人,在幾個渡口免費擺渡,解決人們渡河之難。一朝,天上剛露曙光,渡工見到四個身穿縞素衣服的人,愿出三百個錢,請他帶領(lǐng)到方家。渡工將他們領(lǐng)至方家,人進去了卻不見給錢。問看門人,看門人很驚訝,說根本未見這四個人,馬上報告主人。主人方彩聽說,隨即手拿了五百個錢給了渡工。他打開倉庫,看見四個銀人仍在原處,遂宰牲以祭神,從此事業(yè)無不順遂。
  淮安一帶秋后至冬,田里的秸稈,水邊的木樁很多,而且價格很便宜,是治水固堤的重要材料。有一個姓陶的,是官宦人家之后。他看到了商機,想收購這些秸稈和木樁,囤積起來,等到春天黃河發(fā)水,昂價出售。但他沒有資本,就找方家商量借資。方家不愿意,陶某也沒埋怨。
  陶某一直思考,想什么辦法才讓方家肯借錢給他。臘月的一天,一個山東販柿餅的人到淮安,挑著沿街出售。經(jīng)過方家門口,歇肩叫賣。方家的小孫子,見了杮餅拿了一個就吃。山東商人連忙奪了回去,小孫子哭了起來。方家看護小孫子的家奴,上前就將杮餅擔子打翻,杮餅撒了一地,兩人還撕打趕來。方彩聽到聲音馬上出來,喝住二人。問清原因后,批評了家奴,將整擔的全部買下,平息了事情。商人也自稱有錯,兩下和平而散。
  陶某聽了此事說:“機會來了,我乘此設(shè)計,可以向他借錢了。”他與城隍廟里的道士串通好,將廟里大殿上的木皂隸抱回去,用繩子懸于方家后園門首。轉(zhuǎn)至方家大門,急忙敲開門,對看門的說:“速請家主出來,有要事相告。”方彩還未睡,聞聲忙出。陶某即攜方手,同到后園,啟門而見有人吊在那兒。陶某說:“此即山東賣杮餅的商人!痹律鼥V,不能辨是何人,而身長衣黑,似乎山東人形。方彩膽戰(zhàn)心慌,也不敢近視。陶某說:“威逼至死,罪原不大,但進了官府就不一樣了。俗話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刺史’。一經(jīng)到官,恐怕花費不得少。乘此無人知覺,可以消彌其事。我歷來受到你的厚情,愿自負尸體,棄于黃河,漂流滅跡。如有人撞見,我自擔罪責,斷斷不會說出貴府。”方彩不辨真假,無可奈何,只好將事托付于他,約定閉門在家聽候消息。陶某急忙出門,將木皂隸解下抱回,返告于方彩說:“一路行走,并未遇有一人,是你的福份!狈讲孰m然暫安,而日日探聽,將近半月,毫無影響,心乃安定。他設(shè)席酬謝陶某,并拿出五百兩銀子給他。說:“昔日所商借資預購木樁,這些銀子只多不少,你快拿去辦事吧,如果不夠再來拿!
  陶某即刻到鄉(xiāng)下去,將各村秸稈木樁都預定下來。村民欲度殘年,果愿降價出售。陶某心想,來春若黃河決口,官府肯定下鄉(xiāng)購買秸稈木樁,他們不會理會我的預定,必須假用有勢者之名才行。他便想到南城汪家,汪家十分富有,而且在地方上很有勢力,于是不經(jīng)同意,就打著汪家字號訂購。第二年春天,黃河果然決口,上面撥下七萬多兩的工程款,派員到處采購物料,各處皆稱已被汪姓預購。采購人員報告河道總督,說全部都被汪某預定,他囤積居奇,準備高抬時價。河督干脆就令汪某一人負責此項工程。汪聽說驚惶不已,后來查知是陶某盜用其名做的,便與陶某大吵了一架。陶某表示了歉意,汪某雖然心中有意見,但河道總督的命令難違,便不得已承認下來。也是他們二人有福份,水勢日緩,不到三個月即大工告成,獲利數(shù)萬。陶某將方彩此前所贈之銀完璧歸趙,并坦白了假吊皂隸之事。陶某后來也成了淮安巨富,并獲得一個“陶木樁”的稱號。
  慵訥居士的《咫聞錄》是成書于清嘉慶末年的文言筆記小說集,是一部在風格和主旨上,追步《閱微草堂筆記》創(chuàng)作模式的小說,但也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慵訥居士的生平不詳,但根據(jù)此書的《自序》和書中的一些文字看,他大約是清代嘉慶、道光時浙江人。曾游幕各地,可能到過淮安,因而采輯了這則民間傳聞。
End全文結(jié)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quán)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quán)聲明 | 隱私權(quán)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luò)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shù):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