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柳存仁教授《全真教和小說西游記》(原刊香港《明報》月刊第233—237期,1985。又見《和風(fēng)堂文集》第1319—138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很少有人注意的道教典籍中查 出《西游記》所引用的一些韻文,這是《西游記》研究的一個可喜收獲。為了討論方便引錄 四條如下:
一、第八回引首詞《蘇武慢》:
試問禪關(guān),參求無數(shù),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毛 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誰聽得絕想崖前, 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曹溪路險,鷲嶺云深,此處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 垂香裊。那時節(jié)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原見《鳴鶴馀音》,作者馮尊師,個別文字差異不校。末二句原作:“免葛藤叢里,老婆游子 ,夢魂顛倒!
二、第五十回引首詞《南柯子》:
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莫教坑塹陷毗盧。本體常清凈,方可論元初。性 燭須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馬氣聲粗。晝夜綿綿息,方顯是功夫。
見《道藏》786《漸悟集》卷下,作者馬丹陽!霸绸R”原作“喘息”!皶円埂笔撬淖志 ,無“息”字。
三、第九十一回引首詞《瑞鷓鴣》:
修禪何處用工夫,馬劣猿顛速剪除。牢捉牢拴生五彩,暫停暫住墮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從容玉性枯。喜怒憂思須掃凈,得言得妙恰如無。
第七句原作“灑色氣財心不盡”,出處及作者,同前。
四、第七十八回比丘國道士國丈夸稱的尊道韻語:
修仙者,國之堅秀;達道者,神之最靈!饶隳庆o禪釋教,寂滅陰神;涅般木遺臭殼,又不脫凡塵。三教之中無 上品,古來唯道獨稱尊。
見《鳴鶴馀音》卷九《尊道賦》,舊題宋仁宗撰。
作者在引用第三例后說:“心猿意馬的用語,是百回本《西游記》回目和若干文字里幾個重 要角色的代名詞。例如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馬憶心猿》,這里的心猿是孫悟空,他本是 由石猴變化氣質(zhì)而成的,意馬就是故事里受罪的東海孽龍變的白馬。這些名詞,也是宣揚道教 的人把這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民間的傳說和《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等著述的目標(biāo)和立場本是 佛教的)盡量道教化的一部分表現(xiàn)。而且這種道教化的企圖傾向并不是百回本才有的:陽、朱 這些簡本,早就可以看得到道教文化的痕跡!
論文說的“宣揚道教的人”,明白地說就是小說的寫定者或作者,他有沒有“把這部小說的 故事情節(jié)盡量道教化”呢?
第一例馮尊師的《蘇武慢》描寫信佛的“老婆游子,夢魂顛倒”,意即佛不如道,《西游記 》引用它而改變了結(jié)尾,用來形容如來佛回到雷音寶剎,意旨變成只要“識破源流”,便成正 果。原來對佛教的批評成為對它的歌頌。
第二例原文“喘息”改成“猿馬”,更切合小說的人物。盡管《南柯子》出自全真教大師 之手,“毗盧”、“曹溪”、“常凈”等都是佛教詞匯,除了結(jié)尾外,幾乎聞不到道家氣味。
第三例“修行”改為“修禪”,“酒色氣財心不盡”改為“喜怒憂思須掃凈”,前一改明 確了佛教的立場,后一改則削去全真教特有的說法,又更切合小說情節(jié),唐僧一行因看燈(喜) 而遇難。
第四例出于《尊道賦》,見《鳴鶴余音》卷九,署宋仁宗撰。這篇韻文斷章取義,很容易發(fā) 生誤會,以為是“盡量道教化的一部分表現(xiàn)”。事實恰恰相反。同《尊道賦》句式相近,筆力 相當(dāng)?shù)倪有唐僧的一篇尊佛韻語在它前面,而《尊道賦》的韻語出自妖道之口,小說寫定者的 意圖顯而易見。由此可見所謂“盡量道教化”云云并不符合小說原文。
話要說回來,小說成書時,三教合一盛行到這樣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間難得找到一 個不受對方影響的儒者、道人或居士。當(dāng)時只有三教合一而以儒為主的儒者,或三教合一以 道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而以佛為主的和尚或居士。正因為如此,以佛為主的《西游記》才 會引用全真教尊師的詩文,而這些詩文本來就采用佛家的一些詞匯和表達方式。純而又純的 全真教典籍可說并不存在。正因為如此,唐僧的那篇尊佛韻語,一方面對道家某些手段加以批 評:“若云采陰補陽,誠為謬語;服餌長壽,實乃虛詞。”另一方面卻引《莊子》為同調(diào):“大 智閑閑,澹泊在不生之內(nèi);真機默默,逍遙于寂滅之中!边@是宋元明時代中國思想界的實際 情況。
本文同柳論的分歧在于,它認為“幸而書里還留有一點點殘余的痕跡,和以前舉過的若干線 索互相呼應(yīng),使我們?nèi)耘f有理由可以疑心在百回本《西游》之前……也許還有一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 散佚或失落了的全真教本子的小說《西游記》存在的可能”,本文則認為這是子虛烏有的主觀臆測。
柳論指出全真本小說《西游記》保存得較多的一段有“二百幾十個字”,“那是第三十六 回下半《劈破傍門見月明》的部分。這回文字,似乎沒有什么‘劈破傍門’的敘述,也許已 經(jīng)刪割掉了(按:“劈破傍門”指“唐僧舉步出門小解,只見明月當(dāng)天”一段,“劈破”云云只 是開門,但意帶雙關(guān)),但是下面的引文,非道教中人恐怕還是寫不出來的(按,小說寫定者不是 道教中人,而是帶有三教合一觀點而佛教傾向重于道教傾向的人),唐僧因感月色清光皎潔,對 月思歸,就口占了一首長篇古風(fēng)!L老聞得,亦開茅塞。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 生即是仙。”
《西游真詮》本這一回悟一子陳士斌評云:“特指明月中天為先天法象之規(guī)繩也。此處正 言采煉先天真諦,點省全書題目。故曰:我等若能溫養(yǎng)二八成功,見佛容易,返故園亦易?梢 非金丹成功,萬難見佛面,返故園也。返故園,即返本還元之義不可以思鄉(xiāng)淺窺闡發(fā)之。上下 二弦本薛(道光)真人《悟真》原注!跋液笙摇辉娔恕段蛘嫫吩,止易末句‘煅成 溫養(yǎng)自烹煎’為‘志心功果即西天’。明此即西天,別無西天。西天取經(jīng)之本旨在于煅煉金 丹,有功有果,非同空寂。讀此,可豁然曉矣。”悟一子確是“宣揚道教的人”,上引他的批語 的結(jié)句確是“把這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盡量道教化的一部分表現(xiàn)”。但他沒有改動小說的原文 ,只在評語中強調(diào)他的觀點。悟一子還如實地指出《西游記》的寫定者或作者在引用《悟真 篇》原句時已把道教的詩句“煅成溫養(yǎng)自烹煎”改成佛教為主的詩句“志心功果即西天”了 。可見柳論把“這一大段文字”,說成“大概是它(全真教)的原裝貨”,未免考慮欠周。
柳論所指全真教《西游記》的另一“原裝貨”是第四十四回中的一段。它說:“下文行者 搖身一變成了個游方的云水全真。他在城門口和出來查點拽車的和尚們勤惰的兩名道士相別 之后,就‘徑往沙灘之上,過了雙關(guān),轉(zhuǎn)下夾脊’,去找做長工的五百名和尚談話。后來他用鐵 棒把那兩名道士打死,又率領(lǐng)僧眾,‘徑至沙灘上,使個神通,將車兒拽過兩關(guān),穿過夾脊,提起 來摔得粉碎,把那些磚瓦木植盡拋下坡坂’!绷摻又赋:“我們普通人不熟悉道教術(shù)語 的,對這里的道路叫雙關(guān)、夾脊,雖然覺得有些突兀,也往往忽略何以它會有這樣的文字。試 檢王重陽的《重陽真人金關(guān)玉鎖決》解釋內(nèi)丹修持的‘用三車搬運上昆侖頂’,便有下面所 引他嘆息說的話:
今人能道不能造,能說不能訣。又曰:行功心行意不行。今人多迷,不修身體。 第一神性,是大牛之車,須索動青牛拽車,車中載寶;是鹿車第二,行白牛拽車,車中拽寶;第三 暖氣行火,是羊車,赤牛拽車,車中載寶。三車行時,初離荊山尾閭中,入地軸,過天關(guān),過下雙 關(guān)腎、俞二穴,是腰腿入曹溪地夾脊止。雙關(guān),夾脊是也!
然后柳論指出:“如果這里的大段文字不是全真教本《西游》的原文,這些和拽車過雙關(guān)、 穿夾脊的描寫,也很有可能部分地保存著那一個本子特有的文字。這一回的回目《法身元運 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guān)》,似乎本來整回講的都是這些訣竅,只是在現(xiàn)存百回本里,也已經(jīng)被 后人刪削得只能仿佛它的大意了!北疚恼J為這不是刪削的結(jié)果,而是那時修煉金丹的知識 在文人士大夫的中間流行,即使不是信徒,也對它的一些術(shù)語耳熟能詳。《紅樓夢》所描寫的 賈赦服用金丹致死的描寫只是這種習(xí)氣的一點殘留而已。
柳論正確地指出這一回部分地源出全真教的典籍《重陽真人金關(guān)玉鎖訣》,可惜它半途而 廢,沒有尋根究底。實際上《重陽真人金關(guān)玉鎖訣》所說的三車卻來自佛教典籍《添品妙法 蓮花經(jīng)》卷二《譬喻品》(見《中華大藏經(jīng)》第十五冊,第755—757頁,北京中華書局),經(jīng)文 以牛車喻菩薩乘即大乘,力足以普渡眾生;以鹿車喻緣覺乘即中乘,愿力甚微;而聲聞乘即小乘 ,無度人之心,只欲自度!段饔斡洝愤@一回某些描寫源出全真教經(jīng)典,而全真教經(jīng)典卻又源 出佛典。這就是三教互相滲透、互為影響的歷史真實。從中可以引申的結(jié)論是如此,而不是 在百回本之前有一個全真本《西游記》。
本文認為《西游記》寫定者的信仰,如同劉一明《西游原旨序》所說:“其書闡三教一家之 理,傳性命雙修之道。”或如梁聯(lián)第序所說:“乃知《西游》一記即《陰符》也,好《參同》 也,《周易》也,修真辨難也!钡珜懚ㄕ邔θ滩⒎且灰曂,如本文所舉四例中某些文字 的改動有利于佛而不利于道,在儒道當(dāng)中他也是厚儒而薄道,所引《尊道賦》在“表道之殷勤 ”后刪去“比儒教兮官高職顯,富貴浮云”可以為此作證,小說的多數(shù)妖魔鬼怪都出于道教門 下也可以為此作證。
柳論說:“不過這些在百回本里僅存的佛教詩詞,其數(shù)量比起書里泛濫充斥的道教性質(zhì)的韻文文字,真地是小巫見大巫,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比绻紤]到小說當(dāng)時三教合一的背景, 考慮到某些詩詞經(jīng)過巧妙的個別文字的改動,尊道已經(jīng)變?yōu)樽鸱?柳論的這段話就很值得斟酌了。
最后,有必要提出《西游證道書》虞集序的真?zhèn)螁栴},作為嚴肅認真的學(xué)者,柳存仁教授曾 一再表示他的懷疑以及對虞序的否定,但是在內(nèi)心深處似乎又未必如此,他在論文結(jié)尾說:“ 如果題虞集撰的《西游證道書序》證明是可靠的,那么《序》里所說的紫瓊道人張模就很有 可能是依托了丘處機撰寫這個全真本子的,而汪澹漪、黃笑蒼夸示的他們根據(jù)的古本或大略 堂本《釋厄傳》應(yīng)該就是全真的那個本子!绻段饔巫C道書》的研究結(jié)果證明它的文 字確有和他本不同的特點,我們對虞集的那一篇《序》,就需要另眼看待……”。柳論之所以 對虞集序的真?zhèn)挝茨軘嗳患右苑穸?因為那不利于它所臆測的所謂全真本《西游記》的存在 。查此序置“天歷己巳(二年,1329)翰林學(xué)士臨川邵庵虞集序”。據(jù)《元史》卷181《本傳》 ,虞集的官銜是翰林直學(xué)士,《新元史》卷206《本傳》略同。據(jù)《元史》卷87,翰林學(xué)士從二 品,翰林直學(xué)士從四品,高下不同。難以想象虞集連自己
的官位都搞不清楚,可見這篇序是假 冒之作。質(zhì)之高明,以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