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忠節(jié)公祠大門南向,大門對面原為照壁,照壁南有一空地是為祭拜忠節(jié)公的官員臨時停放轎、馬的地方。原門廳為三間兩面有獅子盤球石筍,門上有獅子頭門環(huán)。門廳內正中有一柵欄,兩面為忠節(jié)公的執(zhí)事牌。祭拜的官民從木柵欄兩邊進入祠堂。門廳內南檐上方面對大殿并排有三塊匾額,中間為“謚忠節(jié)”,左首為“敕封振威將軍”,右首為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賜號“法福靈阿巴圖魯(系滿語,指對英雄的美稱)”。庭院內西有廂房六間,東有廂房三間,廚房兩間,在門廳東側有一偏門,平時由此出入。
祠堂庭院的北邊是三間大殿,正中為一高六尺的神臺,神臺上有金絲楠木制作的碧紗櫥,內安放著關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兩旁是兩個侍從塑像,一侍從手持寶劍,一侍從手托兵書。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書匾額一塊,上書“為國捐軀”四字。在神臺兩旁懸掛林則徐聽到關天培殉難的噩耗,悲痛欲絕,憤而揮筆寫下的一副挽聯(lián):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同坎土稟,聞異類亦欽偉節(jié),歸魂相送面如生。
聯(lián)語如泣如訴,然而也鋒芒畢露,矛頭直指琦善等一伙賣國賊。
關氏后裔建關忠節(jié)公祠制作此聯(lián)懸于祠堂中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惹起禍端,請當時淮安的大書法家周木齋重新書寫此聯(lián)時,策略地將“何人”改成“何時”,F(xiàn)懸于關祠的林則徐的挽聯(lián)即是修改后的了。民國時,原國民黨江蘇省教育廳長周佛海亦制一匾懸于塑像上方二梁上,上書“威震華夷”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