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淮史百科 > 名人研究 > 清代學者任瑗

清代學者任瑗

2014/11/20 13:29:35    作者:陳慎侗    閱讀:3753    評論:0

  任瑗(1693-1774)字恕庵,號東澗,別號栟櫚山人。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
  祖父三益,為人重信義,知河工利弊。河督靳輔嘗咨訪河事,三益則盡心籌劃?滴醵(1681)運水溢,城隄將崩,眾議掘百子堂西岸,洩水西鄉(xiāng),三益堅持“不可”,并力主洪東排入蕩,西鄉(xiāng)居民得免災殃,城亦無恙。靳輔服其明識,后力薦三益。三益歷知德州、武岡州(湖南武岡)事,頗有政績。
  父宗延,字彭年,號靜齋。以選貢從征噶爾丹①立了戰(zhàn)功。歷官戶部主事、工部郎中、知延平府(今福建南平縣)事,攝延建邵道。為人沉毅高簡,淡于世味,而好義樂善出自天成。以父喪歸,遂不出。晚亦熱心鄉(xiāng)里水利。雍正中漕督魏廷珍建育嬰堂,請宗延主其事。任瑗生于康熙癸酉(1693)年二月二十日(舊歷)。少侍父于延平,所作時藝見稱當世。聞師友講“圣賢為已之學,欣然向之。年十八,棄舉子業(yè)!(《光緒淮安府志》)以近兩年的時間讀《濂溪集》、《二程遺書》、《橫渠集》、《朱子遺書》,探求圣學門徑。他讀《大學》,逐章逐節(jié)“反復思索,必得圣人本意洞然見之而無疑”乃解第二節(jié),不計時日,直到無可推尋。(《小泉精舍學規(guī)》)著《省身錄》,逐日記其“遏人欲之將萌”,愧悔勸勉,所得所疑以自考!安傩袊烂堋。
  任瑗成年后教授生徒,以束修為生。《信今錄》著者曹鑣乃其入室弟子。嘗謂:“學欲博,不欲雜;字欲約,不欲陋。儒者言格物窮理,不知讀書乃窮理之要!鋵W以濟物為事,凡輿地形勢、河防、財賦、禮樂、兵法皆討論纖悉,稽古準今,期可見諸施行!(《光緒淮安府志》)
  雍正十三年(1735)詔舉博學鴻詞,總督趙宏恩以先生名薦上,時高安朱相國(軾)素知先生有用事學,虛任相待。比入都相國薨,廷試罷歸。自是閉門著書垂四十年。(曹鑣《信今錄》)
  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山陽縣令金秉祚延修縣志,分纂水利。三十九年甲午(1774)大水,去寶應。于九月二十六日(舊歷)病逝,年八十二!爸小墩撜Z困知錄》、《中庸困知錄》(今傳《困知錄》乃與友人研究學術書信)、《易學象數傳心錄》、《困學恐聞》(有傳抄本)、《傳習錄辨》、《六溪山房文稿》(今有《六友堂文稿》)等數百卷藏于家!(曹鑣《信今錄》),惜年久散失。先生亦精醫(yī),著有《傷寒辨正》未克問世,《楚州叢書》本《赤水元筌》有治癥數則傳世。
  任先生是明以后的淮安大儒,著作多發(fā)先賢所未及,本著張橫渠的“太虛即氣”,“氣”是充實宇宙的實體;氣的聚散變化,形成各種事物現象,在其《困學恐聞》中時有述說,他也象張先生批判佛道“空”、“無”的觀點。他為魂魄下的定義是:魂者,氣之發(fā)散而為噓吸者也;魄者,精之凝聚而為翕合者也。(《困學恐聞》)反對釋氏輪回之說,則謂:陰陽造化如大洪爐,生生不窮。初不假人已散之氣復為將生之氣也。如釋氏言:知覺精靈死而不亡,輪回托生。而造化之所以為造化者,其人物之生皆無與天地矣。(《困知錄·答高在瞻》)于鬼神則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此正理也。沈魂滯魄,乃偶然耳。終亦歸于消散。(《困知錄·答方苑出》)這些論點雖不完全符合客觀事實,卻頗有唯物主義的觀點,有明顯的進步意義。但在回答“祭祀齋戒”一則說:祖考之亡久矣,然其子孫之氣,即祖考之氣所委蛻,未嘗亡也。故祭祀齋戒,聚精神以感之,立尸以象之,則祖考已屈之氣,復伸而來格矣。(《困知錄·答高敦樸》)另一則說:……子孫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雖在久遠,以誠感之,則祖孝魂魄復聚。(《困知錄·與喬咸一》)終未跳出唯心主義的巢臼。
  筆者先父畏人,購得先生《太析圖說析疑錄》,先生自題曰:《析疑錄》非敢注釋為傳世之書,只要明于心而已。逐句道理義蘊宏深,反復求之不使有剩義,故不厭其文之復、說之詳也。潘德輿先生題曰:“此東澗先生讀朱子《太極圖說》雜記也,當作《語錄》看!倍纬酥,索去閱讀,鈐“笏林眼!毙∮∷模短雉敐O錄副本后歸還。田先生是吾淮近世有數學者,抗日戰(zhàn)爭前遷居外地,抄錄以后并加跋語,全錄于后:
  “朱子《太極圖說》洞明天人之故,微言奧旨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后儒或以其淵源方外疑之。要之‘天人相與’,吾儒之學‘盡人合天’,自堯舜以來千圣一脈,其說不可易也。近來泰西尚實測之學,驗明地體形圓,凡晝夜寒暑一切陰陽五行之變化,皆地體繞日回轉所致,而周子冥探默契,若窺其秘于數百年之前。且泰西僅視為氣象之學,周子用以勘明‘天人合一’之理,源流本末具有統系。顧其言奧博,當時學者不能無疑。程子且未敢輕易授學者,微朱子表章闡發(fā),而南宋已汩於群言,不待乾嘉諸儒之掊擊矣。東澗先生于朱子已解者復暢其說,所未解者更申其義,重互反復演繹綦詳。不獨周子之說至是益無余蘊,潘先生彥甫直視同《語錄》豈不然哉。先生生於王學披猖之后,獨宗朱子。平生撰述大部散佚,予僅見《困學恐聞》、《小泉集》、《困知錄》諸篇。此冊史君鑒庭購自市肆,予亟錄藏弆。此在先生雖蹄涔耳,然讀者即此亦可見先生窮理盡性,學問精邃如此,而史君勤勤鄉(xiāng)邦文獻之意亦不多得,爰書以歸之。甲子(1924)嘉平下澣同里后學田毓璠謹識。”
  《六有軒文、詩、詞稿》,是先生主要著作之一,前有顧棟高(《清史稿》有傳)序云:“古之為文也易,今之為文也難。古人就塾即授十三經、諸史、百家,循程倍文,逮冠而儒者應讀之書略具。其間研求身心性命之旨以及經曲鐘律、師田、學校、河渠之事,蓋亦無所不講。文之所以為文已抉其奧而探其源矣。至為文之體裁結構、摛篇屬辭,又有老師宿儒相承不易之法。自幼習聞其說,故其執(zhí)筆為文,悉本古意而變化因心,不規(guī)規(guī)于形似,而卓然自成一家之說。
  后之為文者不然,盛年朝氣,捐日力于時藝。及有志于學者而精魄已不逮矣,不得已為速化捷得之術,剿其格調,割剝其字句為土龍象物。是非古人之不可及也,所以為之者非也。
  吾友東澗任君資潁異,弱冠即發(fā)四部,下帷攻苦,尤穿穴宋五子之書,著述等身。顧不甚喜作文,間一為之,冥心孤詣,超軼絕倫。非韓、柳、歐、蘇之文,而自成為任子之文也。大臣有知之者公薦于朝,召試保和殿,尚方給筆札,賜坐錫晏,寵遇優(yōu)渥。歸來放浪山水,泊如也。”“友人彙其文百篇,先取十之一付諸剞劂。予謂:東澗之為人不必以文重,而此一卷又不足以盡東澗之文,雖然,一鱗一甲而知應龍之神;一顰一笑而知夷光之美。然則謂此一卷不足以測東澗之文者,非方隅之見歟!乾隆辛未(1751)仲冬年眷弟顧棟高拜題!
  任瑗的詩詞,亦很有特色,吳進稱其古詩近柴桑(即陶淵明),近體酷似少陵(即杜甫)。非數十年沈酣于詩教者未易至此。錄詩二首:
  《于北田獲豆》
  城北有薄田,結茅已終老。
  顧我懷幽憂,此中素心少。
  朅來觀秋獲,云水相縈繞。
  村童抱蔓歸,累累珠粒好。
  投粥辨咄嗟,香軟匙能挑。
  何必食肉糜,欣然已一飽。
  尚慚古高人,耘鋤經手爪。
  《訪山夫寓蒲音庵》三首之一
  性耽寥寂稱幽居,況是雙峰結夏初。
  風細磬聲傳鳥夢,月斜松影上僧衣。
  一壺市遠村醅薄,五月溪寒草榻虛。
  卻笑吳融真崛強,白頭猶自惜三余!
  又《念奴嬌·贈別金韶叔赴京》詞云:
  芙蓉樓上半陰晴,鎮(zhèn)日憑闌袖手,人比梅花還更瘦。欲問啼鶯知不?咄咄心情,不同春老,又那能傷酒。稍知我意,除非合抱江柳!
  最喜骨肉團圓,夜游秉燭,笑開樽前口。忽掛帆長安,直北不肯落。歸鴻后,且住為佳。永和節(jié)序,莫把春光負!畫樓十二,空勞山外回首。
  
  注釋:
 、俑翣柕(1644-1697):清準噶爾部首領。清初時勢力頗強,勾結沙俄,制造分裂。康熙二十九年(1690)進擾內蒙古,為清朝政府敗于烏蘭布通(今赤峰市附近)。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