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水利專家殷自芳與《阜寧縣志》
2015/1/1 20:04:07 作者:殷大彰 閱讀:4390 評論:條
殷自芳,字沚南,亦作“芷蘭”,號霜圃,別號松竹堂氏,晚號淮南老人,生卒年代不詳;窗埠酉鹿酪陆趾笕龡l巷人,是晚清淮安著名的水利專家。
殷氏祖籍安徽,清初來淮安河下定居,世代經(jīng)營鹽業(yè),本是一商業(yè)大戶,F(xiàn)今,在河下估衣街西段北側(cè)的老市河南岸,尚有一地名“殷家碼頭”,即殷氏先輩為運鹽所建的私家碼頭。道光年間,海運開通,淮北海鹽不再運到淮安批驗抽稅,致殷家失去鹽業(yè)之利,從此一蹶不振。咸豐間,黃河改道,后津浦鐵路又修成,運河漕運失勢,殷氏家族更加衰落。殷自芳就生長在這樣一個沒落的鹽商家庭。由于家業(yè)頹敗,殷父不得不棄商另找出路,在板閘淮關(guān)謀了個書吏的差事以維持一家人生活。殷自芳“少好讀書,為人誠樸,重然諾,孤介不偕于俗,工古文,橫溢有奇,千言立就!(《續(xù)纂山陽縣志·人物》)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考取秀才(《淮山肄雅錄》),后又被補為“增貢”,官“侯選訓導”。當時官場腐敗,殷自芳無錢打通“關(guān)節(jié)”,始終沒有“實授”,經(jīng)人舉薦到河道衙門堤工局任職,從此“碌碌河干”數(shù)十年,為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的水利事業(yè)貢獻了畢生精力。著有《阜寧縣志》等書稿。
阜寧原屬淮安府鹽城縣和山陽縣。至清雍正九年(1731)才立縣,乾隆間也編寫過《阜寧縣志》,但未刊行,所以阜寧沒有正式出版的地方志書,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泗州人沈國翰任阜寧知縣時,縣城舉人顧皋蘭等人請修縣志。由歲貢生陳肇礽牽頭,“集邑中胄子文學數(shù)輩”,候選訓導殷自芳主筆,“分曹搜羅載籍、?碑愅。歷經(jīng)十余個春秋,纂成初稿,因故沒有付印。光緒十年(1884年)浙江余姚人阮本焱知阜寧事,上任伊始,“以修志為己責”,聘顧皋蘭門下子弟、歲貢生江啟珍為總纂,繼續(xù)修志。江以殷自芳初稿為藍本,在恩貢生汪春陽等人的協(xié)助下,經(jīng)數(shù)月修改整理,幾易其稿,一部卷帙浩繁、內(nèi)容詳實、40萬字的《阜寧縣志》終于大功告成,于光緒十一年(1885年)問世。
光緒本《阜寧縣志》為通紀體,類目結(jié)構(gòu),計二十四卷。一至十一卷分別是疆界、建置、川瀆上、川瀆下、民賦、場灶、職官、仕跡、學校、選舉、武備,十二至十九卷為人物、,二十卷起為列女、祥祲、藝文,最后二卷是叢志。該志由縣城陸氏刻字修譜局刻印,現(xiàn)南京大學圖書館有藏本。其卷首“序文”為阮本焱親自撰寫,“凡例”后半部分是參與縣志編修工作的八十八人名錄,“圖說”部分有縣境全圖、縣城全圖、圣廟圖、文武廟圖、縣署圖、游擊署圖、場署圖、考舍圖和射湖八景圖。特別是縣城全圖,城樓、兵營、圣廟、學署、小橋、流水一應(yīng)俱全。地圖均由地方著名書畫家、時年七十四歲的太學生孫懋昭繪制,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圖像資料。
光緒本《阜寧縣志》編纂殷自芳、江啟珍術(shù)有專攻,優(yōu)勢互補!敖此麨樽苑忌綄iT之學,故其志川瀆也特詳”。江啟珍“善詩工書,名重當?shù),故其志芟蕪錄實,言簡意賅”。當然,該志得以刊印出版,阮本焱功不可沒。阮為官清正,辦事實在,敢于為民請命,兩江總督左宗棠來阜寧查看云梯關(guān)淮河水情時,曾對其大加贊許。他在阜寧深得民心,其詩云:“兩年深愧此心捫,黍谷尤寒未轉(zhuǎn)溫。卻謝臨歧諸父老,夢回常饒小南門!毙南蛋傩罩檐S然紙上,可為當政者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