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內魚市
照片提供者:(美國) 類型:翻拍 拍攝時間:晚清 閱讀:11634 評論:條
照片具體拍攝位置不詳;窗渤悄嫌写篝~市口,小魚市口。
大魚市口,小魚市口因經營鮮魚而得名,早先,淮安魚蝦等水產品,都云集老城的大魚市口和小魚市口的東、西街。這兩條街上,因漁家和小販子在這里買賣興隆,天長日久,便自發(fā)形成魚蝦交易市口。故留下了大魚市口和小魚市口的地名并沿襲至今。東至東長街,西至西長街,從中段的中長街(今南門大街)穿街而過。街呈“十” 字狀,街長約1200米,不足3華里。
大魚市口東街:街內兩側留有打箔巷、豆腐巷、三臺閣巷(三臺閣系清代.淮安府,收藏地方文獻之處,類似現(xiàn)在的地方檔案館)等南北走向巷子。
街中段往南的打箔巷、往北通向淮安府學的小巷道交匯的十字路口,還留有“丁光橋” 的旱橋地名,早先用四塊大青磚鋪在路中央,權當一座橋,橋名“鎮(zhèn)南橋”。
宣統(tǒng)元年(1908)10月,居住大魚市口東南隅的丁寶銓,官升山西巡撫,邑人改橋名“丁光橋” 取丁家子孫,做了大官當上巡撫,榮光耀祖之意;窗驳谝淮谓夥,抗日民主政府在丁光橋地段設立:丁光橋小學。
街的東南隅還留存晚清民國年間的淮安“丁、何、韋、許” 四大家族中的許氏老宅第,許氏的后代至今還居住于此。
大魚市口西街:街的南側,從東到西留有馬王廟巷、施家巷、小樓巷、大柳巷。馬王廟巷( 巷內曾建有馬王廟,取廟名為巷名)、施家巷(巷內住有施姓大戶而得名,周恩來的乳母蔣江氏家居住巷內,周恩來童年時曾同蔣媽媽回家多次,并與蔣媽媽的兩個兒子在一起玩耍)。
街的北側,有南北走向的胯下橋南街,原還有一條陳千戶巷,曾是千戶所的所在處,現(xiàn)名都花園身底),是淮安衛(wèi)下轄的6個千戶所的其中一處(1120人稱千戶所,120人稱百戶所)。
巷內的偽縣長沙貴章公館內,1945年,曾是淮城軍政辦事處,從河下遷入此處的辦公地點。9月下旬,撤銷淮城軍政辦事處,成立淮城市即中共淮城市委、市政府。
大魚市口東、西街還尚存許多晚清、民國的老民居,街上的居民,許多都是原住民,在老屋內已生活了幾代人。大魚市口西街7號的竇氏宅院,主人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畢業(yè)后從事律師職業(yè),其宅院現(xiàn)存中式四合院一座,已被確定為“歷史建筑”。
大魚市口西街地處老城的西南隅,距城內河流水源文渠、澗河較遠。居民的生活、飲用水都不方便。故此地段內鑿有許多的水井,既有家井,也有共井。其中馬王廟巷、施家巷的水井,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屬明代、清代的古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