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西游文化 > 吳承恩構建的動物分類體系

吳承恩構建的動物分類體系

2015/8/2 16:13:23    作者:隋淑光    閱讀:6433    評論:0

  《西游記》中運用“五蟲說”,并融合神話傳說,構建了一個涵蓋人間、地府、天宮和西天佛國的動物分類體系。
  在《西游記》的第一回中記述到,美猴王每日率領眾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嬉戲宴樂,忽然有一日萌發(fā)了關于生死的憂患意識,因此眾猴勸慰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少年時每讀書至此,就會心生疑惑:按照文中意思推斷,猴類當是屬于麒麟和鳳凰管轄的,這一叢林法則出于誰的安排?以美猴王桀驁不馴的性格,為何要接受這種安排?相信眾多讀者也應不無疑惑。
  原來,這一安排源自中國出現(xiàn)較早的一種動物分類體系—“五蟲說”。根據(jù)《說文解字》中對“蟲”的解釋:“有足謂之蟲”,因此“五蟲說”中的“蟲”,泛指所有動物。關于“五蟲說”記載,最早見于成書于約公元前一世紀的《大戴禮記》中的“易本命”篇:“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倮之蟲三百六十,而圣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shù)也。”
  這一分類體系把動物分為五類:羽蟲,指的是禽鳥類,其中以鳳凰為首;毛蟲,指的是獸類,其中以麒麟為首;甲蟲,指的是有甲殼的動物,其中以龜為首,后世多稱甲蟲為介蟲;鱗蟲,指的是魚類、蛇等體表覆蓋有鱗片的動物,其中以龍為首;倮蟲,后世也稱作蠃蟲,倮通裸,倮蟲即指體表無毛覆蓋的人類及蛙、蚯蚓等,其中以人為首。
  《水滸傳》中常用“大蟲”一詞來形容剽悍威猛的人物,例如人們熟知的“母大蟲顧大嫂”“病大蟲薛永”等。這里所說的“大蟲”是中國古代某些時期對老虎的另一稱謂。在書中就多次出現(xiàn)了“吊睛白額大蟲”“錦毛大蟲”等說法,在《西游記》中也是如此。
  現(xiàn)代通常使用的分類方法是采用生物之間各種不同的特征,如結構、功能、行為、營養(yǎng)、遺傳等,并以生物進化的已知歷史為依據(jù)來分類,所使用的分類單位包括: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種與種之間至少有一個特征不同。而在“五蟲說”中則主要依據(jù)動物的外部特征,特別是體表的特征來區(qū)分。
  囿于當時的認知水平,“五蟲說”當然是比較粗疏的,多有錯訛,而且其中加入了想象色彩。比如說,該體系把每一類中的動物數(shù)主觀設定為360種,但實際上目前科學家已經(jīng)描述了多達200萬種不同的生物,其中動物就約有150萬種;該體系把龜歸入甲殼類動物,而按照現(xiàn)代分類體系,其屬于爬行類動物;此外,“五蟲說”以并不存在的鳳凰、麒麟和龍分別作為不同類別之首,無疑是出于臆想。
  當然,該體系也具合理之處,比如說其關于毛蟲類的劃分,就接近現(xiàn)行分類體系中的獸類。其關于羽蟲類的劃分接近脊椎動物中的鳥綱,等等。
  吳承恩在《西游記》中,把這一分類體系運用到了極致并有所擴展。書中運用“五蟲說”,并融合神話傳說,構建了一個涵蓋人間、地府、天宮和西天佛國的動物分類體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多處提到了關于物種的劃分,但是對“五蟲說”中的五類,說法不盡統(tǒng)一,似乎吳承恩本人對此也不甚了然。例如在第三回中這樣寫道:“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書并十類簿子,逐一查看。皞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边@里用皞蟲、昆蟲取代了倮蟲和甲蟲。文中還出現(xiàn)了猴屬、甗蟲和人,從文意判斷,他們似乎均單列為一類。
  吳承恩與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所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前者為1500年~1582年,后者為1518年~1593年。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正式刊行。在書中,李時珍依據(jù)外形及用途將植物分為五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并細分為山草、芳草等三十大類;把動物也分為五部:即蟲部、鱗部、介部、禽部和獸部;人單屬一部,即人部。這是我國又一部在世界上較早地體現(xiàn)了生物分類的著作。吳承恩無緣得見此書,因此他所構建的動物分類體系,仍然把人歸入蠃蟲之列。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