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蘇州
2016/3/28 11:21:36 作者:張璞 閱讀:4472 評論:條
“水有源,木有根,人之于祖亦然”。若不是看了葉占鰲先生的《我的徽州》一文,絕不會浮想起自己從未踏足的故鄉(xiāng)——蘇州。
在清代乾隆時期宮廷畫師徐揚的《姑蘇繁華圖》與《盛世滋生圖》中,萬商云集的蘇州城西門內(nèi)閶門大街西中市,則就是我祖輩舊居所在,我的祖籍!镑[次櫛比,吳之閶門”。清代名臣孫嘉淦的《南游記》中這樣描述著蘇州西中市:“居貨山積,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庇秩纭都t樓夢》開篇所敘:“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我的祖輩也在閶門內(nèi)承營此業(yè)數(shù)代,雖非榮耀,但卻是舊時文人飲酒對賦,附庸風雅不可或缺之所。唐寅在《閶門即事》詩中云:“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明清時期的蘇州閶門大街,是姑蘇城中最為繁華的街道,亦為中國最繁華的市井之所,時“閶門”二字實已成為蘇州的代名。西晉文學家陸機在《吳趨行》中云:“吳趨自有史,請從閶門起!蔽鞒情嬮T,始建于春秋,歷代屢毀屢復。上有城樓,外有吊橋,門套甕城,甕套內(nèi)城,進南出北。水門于北,橫跨下塘街河,外有聚龍橋。在清康、雍、乾三朝鼎盛時期,西城閶門內(nèi)擁有繁華盛景的閶門大街,字號店鋪“達萬戶”,古玩珠寶、綾羅綢緞、藥材酒肆、當鋪錢莊以及青樓茶館,應有盡有,納盡各行,店鋪鱗次櫛比,不以夜息。歷史的風霜,由此孕育出大批蘇州百年老店,如著名的“同仁和”綢緞、“辛昌”布店,“西恒孚”金業(yè)等等。在清末之際,蘇州城市中共有二十八家錢莊,其中的二十家均在閶門大街內(nèi)設號。會館、豪宅又與其毗鄰,數(shù)百年來,十分繁華。
清末民初,時局動蕩,祖輩遷業(yè)江寧,后因躲避戰(zhàn)亂,再由南京遷徙江北,最后定居在這個明清時期曾同與揚州、蘇州、杭州共稱運河沿線“四大名都”的淮安,至今近百載。百載光陰,逝于飛瞬間。我所寄寓的古城淮安,同樣擁有著輝煌的過去。在這里,我默默無聞的成長、學習、工作,一切的世俗生活,淡化了我屬于自己對故鄉(xiāng)的一縷情懷。冥冥之中,若非葉占鰲先生的贊鄉(xiāng)美文提醒了我,我怎能不如此地向往我那可愛、美麗、如詩般的故鄉(xiāng)蘇州呢!
蘇州,我遙遠的故鄉(xiāng),這里曾是我祖輩們生活、打拼的地方,今日更是我所向往的神圣夢境。蘇州的語、蘇州的文;蘇州秀美的園林、蘇州淳樸的民風;蘇州清澈的太湖水、蘇州散著清香的碧螺春茶;蘇州的絲綢更是帶著夢想飄向遙遠的西方諸國,而蘇州優(yōu)秀傳統(tǒng)建筑工藝,則是秉承了徽派建筑的優(yōu)秀特點發(fā)展、優(yōu)化,異軍突起,獨特一派,獨領風騷!吧嫌刑焯,下有蘇杭”,這座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古城,鐘靈毓秀、繁華似景。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引得歷朝歷代無數(shù)文人、騷客爭相來訪,飽覽古城風采。姑蘇古城市井繁華、文化繁榮、山水錯落、景觀交織,而“似畫、似景”的蘇州園林最能體現(xiàn)出蘇州獨具的氣質(zhì)與柔美的情懷;寒山寺的鐘聲,更是讓無數(shù)墨客流連忘返,紛至沓來,在這里留下自己歷史的足跡。而這些,卻都是我魂牽夢繞的思鄉(xiāng)情結。
我所借居的城市淮安,也是一座與蘇州同樣擁有著封建文明燦爛輝煌史的古城。明清時期的淮安城“閭閻櫛比,樓閣競雄,街巷如織,人煙稠集,市井繁榮,百貨山列”;“高堂曲榭,第宅連云”。據(jù)地方志書記載,時淮安城內(nèi)外店肆酒樓鱗次櫛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華”。與蘇州祖居恰其相反,我所生活的巷陌,是在淮安城東門瞻岱門內(nèi)的東門街,此街由門襲名,封建時期淮城重要的官署、府邸、公館多設立于此,也是居城官宦同僚、達官貴人修居之所。東門街西段有著著名的市口“淮陰市”,繁華至今已近六百年光陰;窗矚v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城中街道巷宇手足相接,彎繞其中的文渠水穿插其間,署、府、殿、堂等建筑在城內(nèi)各處高低起伏,綿延不斷,像點綴,似鏈接。淮安城數(shù)經(jīng)風雨,滄桑輪回,至今依然延續(xù)、保持著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這里的建筑,這里的人們,這里的民風,這里悠久的歷史文化,這里的民俗風情,詩情畫意正是如此般的景致。筆直或彎曲的街巷、穿繞其中的河渠、堅硬條石壘成的古老街道,讓她們形成整體,不可分缺。在其中,或其左,或其右,珍貴的歷史遺跡典藏其間。打開老街巷中一扇古老的門窗,透看一下百年淮安的味道,或吮、或吸、或嗅。近觸古宅灰墻之上歷經(jīng)百年滄桑銹跡斑斑的鐵鋦,遠觀街坊間、河渠上依然橫跨其上的百年青石老橋;從巷庭坊樓上歷經(jīng)歲月洗禮而逐漸模糊的街巷名號雕刻,到青磚小瓦淮揚建筑意境般的庭院園林。高大的院墻與宅門、纖細的巷宇、汩汩的文渠水繞流其間。這些都是淮安祖輩先賢所留下的珍貴財富。如此,蘇州、淮安讓我在心中串起了剪不斷的情結?v然,我的靈魂便得到了慰藉。
回想千余年,吳國大軍浩浩蕩蕩出此門挺西伐楚,此后閶門擁有了“破楚門”的威儀,也讓蘇州永遠的充滿了屬于王者的霸氣。這種境界、氣魄與勇往直前的精神,仍然是今天我們?nèi)A夏兒女所必須擁有的。
“此夕情無限,故園何日歸”,如有閑時,必回祖居所。去看看故鄉(xiāng)的云,去飲飲故鄉(xiāng)的水;沿著祖居門前西中市的街道,去爬爬美麗的虎丘山;默誦著“姑蘇城外寒山寺”的詩句,去聽聽故鄉(xiāng)城外寒山寺里悠然的鐘聲;去看看江蘇巡撫官署的威儀,去賞析拙政園秀美山水的園林畫卷;去看看唐寅、文震孟、俞樾、葉圣陶等人的舊居,去真實地領略先賢祠堂中祖輩的英采。青磚、小瓦、粉黛,古塔、園林、樓閣、寺廟,讓我無時不陶醉在我美麗故鄉(xiāng)的映影之中。到那時,我想我會默隨葉占鰲先生的思緒,定會站在外城河畔、西城門前淚流滿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