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燒餅
2016/9/12 8:27:32 作者:劉艷梅 閱讀:7035 評論:條
初二那年,父親從黃海農(nóng)場新蕩調(diào)到大有。我每周末從新蕩到大有新家,都會吃到金黃酥脆、咸鮮柔潤、美味無比的黃橋燒餅。長的是干脆清香的咸燒餅,圓的是甜酥脆美的甜燒餅,是那時吃過的最美的燒餅。
一層層地燒餅酥脆無比,每次吃時,我都會一邊吃,一邊用手等著從嘴邊漏下的一片片薄如紙片的餅屑,還有那香噴噴的白芝麻,不舍得浪費一絲一毫。
那時,父親單位剛從下面水利部門抽調(diào)來很多人員,一時間,家屬工作大多無著落,有些人就不安心工作。于是單位領導把位于大有街的一處空著的門口房騰出來,讓這些家屬開間黃橋燒餅店。一群跳出農(nóng)門的婦女,再也不用日曬雨淋,因此干勁十足。打掃衛(wèi)生的,收拾柜臺的,不用人安排都搶著干。都說和地里活相比,真是一天上,一地下。
每天天還沒亮,師傅就帶領一幫婦女忙開了。揉面的揉面,調(diào)餡的調(diào)餡。取適量面粉,用豬油和成油酥,再取適量面粉,加入豬油、白糖,用涼水和成面團,再加入清水扎成稍軟的面團,反復摔打后醒發(fā)片刻。取一個卷坯,用搟面杖搟至圓形,包入餡料收口捏緊。餡和酥分別用豬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因此特別鮮香,那個年代,生活條件不太好,平時人們很少吃到豬油。
經(jīng)過烤箱烤制的黃橋燒餅,酥脆焦黃,外形飽滿,色澤如蟹殼,香味撲鼻。濃郁的香味一下吸引來很多的客人,對于吃慣了煤爐烤制煎餅的農(nóng)場人來說,什么時候見過烤箱烤出來的燒餅?人們爭相購買著誘人的黃橋燒餅,感嘆自己不出家門也可以品嘗到風味小吃。
有位老師一邊吃著燒餅,一邊侃侃而談,我們真有口福。當年陳毅、粟裕等直接指揮下的黃橋戰(zhàn)役打響后,黃橋鎮(zhèn)12農(nóng)磨坊,60只燒餅爐,日夜趕做燒餅。鎮(zhèn)外戰(zhàn)火紛飛,鎮(zhèn)內(nèi)爐火通紅,當?shù)厝罕娒爸鴶橙说呐诨鸢褵炈偷角熬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
還有,黃橋何氏是名門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萬歷35年的120多年間,曾有過一門“四進士十舉人”的輝煌。清朝道光年間的何萱,雖說只是個歲貢,但著述頗豐,其《韻史》80卷現(xiàn)存北京圖書館。這位老夫子不只結交了龔自珍、李兆洛等碩學大儒,與燒餅師傅們也頗多往來,常與他們切磋燒餅制作工藝。據(jù)說,韭菜燒餅、蘿卜絲燒餅、蟹黃燒餅就是這位老夫子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制作不同美食而出的妙招。
人們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燒餅,一邊聽著一段段精彩的故事,為自己的口福和耳福喝彩,而黃海農(nóng)場的黃橋燒餅店也更加紅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