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勺湖情
2017/6/12 10:51:05 作者:蘇雪巧 閱讀:19180 評論:條
我們從勺湖的東大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寬大的影壁,左手拐是長橋、畫舫、亭閣、軒榭、碑園。初入這樣清新雅致的園子,眼睛無處堆放,目光拉過來,收過去。園子的東北角有個游樂場,孩提時的我們初次見到滑滑梯、旋轉(zhuǎn)木馬、旋轉(zhuǎn)小飛機等,盡管設備老舊,我們依然不亦樂乎地玩著。兩角錢一碗的豆腐腦,也是記憶里非常嫩滑爽口的小吃。
勺湖如一位卸去濃妝洗去鉛塵而又純潔無暇的妙齡少女,讓人陶醉,流連忘返。它又如一位淡定祥和、大徹大悟的智慧老者,讓人敬仰,心存感嘆。勺湖園水面彎曲如勺,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相傳王母娘娘外出游玩,途經(jīng)淮安上空發(fā)現(xiàn)此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風景秀麗,于是停下賞景,不小心將一手帕掉在此地,于是便有了勺湖,優(yōu)美的傳說為勺湖公園增添了神秘的一筆。其實勺湖是因構(gòu)筑淮安古城,修補取土而逐漸形成的,與淮安城的歷史同步。湖濱中的七層佛塔,名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近1300年。湖光塔影,引人入勝。過文通塔,即踏上勺湖湖堤的林蔭小道。過“神怡”、“清趣”二道玲瓏別致的園門,隨即可以看到一片湖光水色和隨著水勢變化而建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勺湖碑園運用了中國園林傳統(tǒng)建筑手法,隨形就勢,回廊曲折,體現(xiàn)了以小見大的特色。碑園占地600多平方米,于1987年建成對外開放。碑園中收集存放了淮安自唐宋以來的寺廟、文賦、墓志等方面碑文60余塊,為古城淮安悠久的歷史文化見證。園中的一合(二塊)唐碑,四塊康熙、乾隆、道光的御碑為國內(nèi)少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御碑“雪作須眉”,系康熙第五次南巡時,途經(jīng)淮安,為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氏老臣劉謙吉親筆題寫的。
歷史的變遷,沒有讓勺湖公園失味同化;歲月的游走,也沒有讓勺湖公園失真遷移。相反,免費開放的勺湖園更成為游人回歸自然,休閑娛樂,或?qū)び脑L古之所在。漫步湖邊,清澈見底的湖水,讓人心曠神怡;藍天白云倒映在湖水里,水中游魚在云朵中穿梭。蜈蚣橋如一道長虹橫臥湖面,貫穿于水榭樓閣之間,給人遐想;貼水曲廊和扇形水榭,造型優(yōu)美,與蜈蚣橋相映成趣。九曲橋上一兩位垂釣之人將釣線甩出老遠,目光隨著浮標起起落落。
園內(nèi)大鐘亭內(nèi)懸一口大銅鐘,乃金天德三年(1151年)祈鑄。這口大鐘距今快千年的歷史,完好無缺,想必敲起來也悠揚悅耳、渾然天成吧!讓我們贊嘆古人制造工藝的同時,更感受到淮安古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勺湖草堂,成為文人雅士歌詠唱和、揮毫潑墨之所。明代詩人姚廣孝曾在此游覽,并留下"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的千古絕句。
勺湖園還是法治文化公園,隨處可見的警示牌、警戒標語,直達人心。清廉人生,歲月何求?驀然回首,在繁華都市的喧囂里,竟然有這么一處靈魂洗滌的場所。這里有春夏秋冬之祥和,也有四季變換之魔力。常來勺湖園靜思冥想,可以給生命中多一份保駕護航的保單;在古訓中學習揣摩,可以得人生之真諦;在一幅幅秀色可餐、風景迷人的畫卷里,可以給心靈一個美好的棲息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