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江鳴歧老師同在江蘇淮安師范共事多年,作為摯友和同事,我們兩人志趣相投,過從甚密。我愛好書法,喜愛繪畫,而他從事國畫、版畫的創(chuàng)作,我們經常在一起探究藝事,傾心交談,久而久之,對他的繪畫藝術便有著深刻的了解。
從古至今,畫壇高手林立,只有具備過人的才情、鮮明的自主精神和扎實的筆墨功力,才能留名于世。已故的畫家中,江鳴歧便是其中的一位。墨彩寫意,氣象萬千是江鳴歧國畫作品的總體特征。他的國畫寫意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筆墨功夫;二是熱愛生活,感受生活,擁抱生活;三是勇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



中國畫的本體語言,歸根結底是筆墨,筆墨優(yōu)劣決定作品質量。江鳴歧出生在黃山腳下、賓虹故里的古徽州,少年時代受自然風貌和新安文化滋養(yǎng)熏陶,對山水有獨到的心悟體驗。青年時期在上海美專、杭州藝專、南京大學求學時,他受到全面系統(tǒng)的美術教育,在師法傳統(tǒng)過程中,潛心研習宋元諸家、清初『四王』,得汪聲遠、潘天壽、傅抱石等大師親授,造就了扎實傳統(tǒng)筆墨功力,汪聲遠為他題跋的『桐陰閑適』畫作可窺見一斑。畢業(yè)后到淮安師范從事美術教育三十七年,為蘇北培養(yǎng)了大批美術人才,教學生活之余不忘國畫研究,在廣收博取的基礎上,又將南派水墨秀潤飄逸,注重表現,與北派厚重渾樸,注重再現融為一體,形成了筆墨大膽豪放,色彩明麗豐富,詩情畫意濃郁充盈,以大寫意見長,既具新安畫風,又有楚州風韻的獨特風格。
徽楚兩地人杰地靈,鐘靈毓秀,物華天寶。新安畫派出自徽州,出過漸江、黃賓虹等大師,揚州八怪生活在楚揚兩地,出過鄭板橋、邊壽民等大家。江鳴歧是兩地文化碰撞融合,并經大師親授成長出來的既有新安傳統(tǒng),又有楚地文脈,且具獨立個性的畫家。
江鳴歧始終踐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筆墨當隨時代』的原則,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百姓,進而貼近心靈』的主張,著力表現如火如荼的現實生活。他多次利用寒暑假深入皖南、婺源、閩南、泰山、洪澤湖及運河兩岸寫生,與山水鄉(xiāng)民松柏相惜相伴形成知音。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總是帶有強烈的思想感情和時代生活氣息。他的《春雨》《魚躍》《雨霽》《鸕鶿之樂》《一夜山澗雨》《浪打灘頭石露痕》《山村雨過百鳥鳴》等作品表現了改革開放春天帶來的喜悅!稇涯睢贰抖鱽怼贰栋裂贰陡邼崱贰都绷鳌贰端墒瘓D》《松樹的風格》《青山不老源遠流長》等作品表達對開國總理的敬仰和懷念!队墓让鳠簟贰渡洁l(xiāng)電站》《月是故鄉(xiāng)明》《葉落歸根》《魂牽夢繞故鄉(xiāng)情》《云間白岳是我家》《洪澤湖上的歌》《古城朝暉》等一大批作品表達了對家鄉(xiāng)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他把平常生活場景融入自己的感受,表達他對社會、人生和大自然的摯愛,并加以升華創(chuàng)造,用筆墨塑造變化萬千、雄奇壯美的世界。
江鳴歧始終以繼承傳統(tǒng)文脈、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來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他不滿足前人的畫法,在研究繼承前人畫法的基礎上,摸索出筆墨豪放、色彩明麗的大寫意畫法。在表現對象上他更注重生活場景、自然景色、人情風貌片段的描繪,捕捉震撼心靈的視覺形象并加以升華。在形式上他吸取西畫色彩表現力強的特點,更多用大塊色彩墨色直接表現天光山色景致,在構圖筆墨上更注重意的承接連貫,勢的動向轉折,堅持做到氣盛勢旺,達到『氣、韻、勢、形、神』兼?zhèn)涞膶懸庑Ч。因而他的作品雖尺幅不大,但立意高遠、構圖新穎、畫眼明晰、墨色淋漓,靈魂意態(tài)自然生動躍然紙上,猶如心底自然流出的山歌,達到了清初詩人張潮所言『臺上玩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