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最新在线_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_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_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首頁 > 認識淮安 > 三親資料 > 兩位畫家 一樣深情——丁正獻與我父親江鳴歧的丹青緣

兩位畫家 一樣深情——丁正獻與我父親江鳴歧的丹青緣

2020/5/29 11:17:08    作者:江淮    閱讀:1345    評論:0

  1979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古城淮安的鎮(zhèn)淮樓前,有一位身材高挑、穿著樸素的老者,正在用畫筆對景寫生,這位老人就是我國著名畫家、新興木刻的開拓者丁正獻先生。此時在他的身旁一直有二人相伴,一位是與他結伴而來的夫人,另一位是比他年輕些的男士,這便是我的父親——淮安師范學校美術教研組長江鳴歧。
  丁先生1937年畢業(yè)于上海美專西畫科,后從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從事抗日美術宣傳工作。1941年他創(chuàng)作的木刻《校場口慘案》記錄下日本法西斯屠殺平民的戰(zhàn)爭罪行,在當時影響很大。“皖南事變”后周恩來所書名句“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是由他連夜翻刻制版,刊發(fā)于報端。1945年1月,周恩來在《新華日報》采訪部接見了丁正獻、王琦等木刻藝術家,強調“木刻是我們另一支隊伍”,要求他們多創(chuàng)作木刻連環(huán)畫。此后的五十年間,丁正獻謹記周恩來指示,致力于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研究,用刀筆真切地記錄時代,鼓舞人民斗志,弘揚時代精神。除了版畫,丁正獻為我國的色粉畫藝術也做出了不懈努力,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起為傳播色粉畫奔走呼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色粉畫創(chuàng)作中,《鎮(zhèn)淮樓》便是其中的一幅。
  鎮(zhèn)淮樓是淮安的標志性建筑,座落在城區(qū)中心,距今八百多年,當?shù)厝艘恢卑阉Q為鼓樓,因淮水泛濫,清代為鎮(zhèn)壓其水患,后改名為鎮(zhèn)淮樓。《鎮(zhèn)淮樓》這幅畫就是丁正獻1979年初秋應我父親之邀,來淮尋找一代偉人周恩來童年足跡時所作的寫生畫。畫面主體為陽光沐浴下的鎮(zhèn)淮樓,在藍天白云及大片翠綠的簇擁下,經畫家采用仰視手法處理,鎮(zhèn)淮樓顯得格外雄偉高大。其間幾名拾級登樓身著不同服飾的游客,給畫面增添了生活氣息。畫家對于光影和色調的控制純熟,畫面有著油畫般的厚重深遠,建筑樹木的影子投射到樓墻草坪面上,仿佛正隨著云朵而移動,遠處的濃蔭色調奇特而優(yōu)美,被光線涂抹上片片翠綠。近處幾株寶塔松蔥郁挺拔,給歷經滄桑的鎮(zhèn)淮樓增添了無限生機和活力。如今這幅飽含深情的寫生色粉畫已成為浙江美術館的館藏珍品。



  緣何丁正獻會應我父親之邀來淮呢?說來話長,因為我父親時任江蘇省中師美術中心組組長,為推動全省中師美術教育工作,他先后到上海、浙江等地學習。在浙江美院,他通過老同學時任版畫系主任趙宗藻認識了年長的丁正獻,當時丁老任浙江美院版畫系教授,當?shù)弥腋赣H1947年曾在上海美專國畫科就讀,且一直從事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時,丁老為有這樣一位知音校友而格外高興。那一次見面,他們從淮安談到一代偉人周恩來,從木刻歷史談到版畫發(fā)展,從美術教學談到師資隊伍建設,無所不及,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丁正獻雖比我父親年長十多歲,可他們志趣相投,性情相近,從此結下忘年交。杭州別后我父親和他書信往來不斷。由于我父親知道丁老對周恩來有著特殊的感情,曾多次邀請他來周恩來家鄉(xiāng)淮安作客,丁老也一直想來淮安,因工作原因,直到退休此愿望才得以實現(xiàn)。
  淮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那天丁老來到淮安,我父親當晚為他們夫婦安排好食宿,第二天便帶他們參觀周恩來故居、關天培祠、文通塔等名勝景點。在淮數(shù)日,丁老揮動手中畫筆,在鎮(zhèn)淮樓等地盡情地進行實景寫生,創(chuàng)作了多幅色粉畫,可謂收獲很大,他也感到非常興奮。還讓丁老感到非常高興的是,他們夫婦倆在淮受到我父親的熱情接待。為了使他住好吃好,我父親拿出自己會做淮揚菜的特長,提前準備了優(yōu)等食材,并親自掌勺為客人做菜。丁老夫婦來的當日,父親就為貴客接風洗塵,在家為其安排了豐盛的晚宴。當丁老看到滿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品嘗著可口名菜時嘖嘖稱贊,其中的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清蒸鱖魚等淮揚名菜,以及蜜棗扒山藥等徽菜(我父親出生于徽州),給丁老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丁老那次來淮安,還特地參觀了我父親工作單位淮安師范學校。在此期間,參觀了中樓學生畫室,仔細觀看了學生美術作品陳列室,詢問了師資隊伍建設等情況,提出一些很好的教學建議,在百忙中還為全校師生開設了“中國當代版畫美術”講座,離淮時還特地送我父親幾幅木刻作品和另一幅《鎮(zhèn)淮樓》寫生色粉畫,并在這幅粉畫左下方用鉛筆題寫了“鳴歧仁兄方家正之 一九七九年寫生于淮安 丁正獻贈”的文字,望我父親在今后教學中能發(fā)揮作用。我父親不負厚望,日后不僅將丁教授畫作視為珍寶,更當作極好展品,供學生學習欣賞臨摹。在我父親不懈努力和精心栽培下,一大批美術骨干脫穎而出,他們或成為省內外知名畫家,或成為教育系統(tǒng)的教學骨干,或成為美術專業(yè)高端設計人才……因業(yè)績突出,我父親先后受到教育部和江蘇省政府的表彰,這一切和丁老的關心支持分不開。當然,父親不忘投桃報李。聽說丁老退休后要完成《中國版畫史》這部美術專著,為了幫助他完成夙愿,我父親自己帶頭并動員學生幫助丁老謄寫校對書稿,使得此書早日出版。我父親也是搞版畫的,系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會員,該書的出版,對我父親也是極大的鼓舞。



  然而,讓丁老想不到的是,比他小十多歲的江鳴歧,竟然先他去世,使他悲痛不已:我父親是1989年在安徽黃山市舉辦個人畫展時去世的,而丁老則是2000 年去世的,可謂高壽。丁正獻去逝后,其家屬遵照丁老生前遺愿,將他畢生創(chuàng)作的五百多幅版畫、色粉畫等精品力作和珍貴文獻全部贈予浙江美術館,供人鑒賞研究。


End全文結束
分享到:

已有0條評論

最新頭條
政協(xi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委員會著作權所有 蘇ICP備13030079號-2 蘇公網(wǎng)安備32080302000221號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 | 安全政策
聯(lián)絡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翔宇南道1099號7層 電話:+86-0517-85913685 郵箱:wshuaian@126.com 技術:淮安市淮安區(qū)文史資料研究中心
文史淮安網(wǎng)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