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古城巷道起名典故多
2014/6/22 21:05:22 作者:陳伯新 閱讀:6488 評論:條
用淮安區(qū)籍名人名字起名的道路多 淮安區(qū)是個人杰地靈,名人輩出的地方!段饔斡洝纷髡邊浅卸,“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巾幗英雄梁紅玉,民族英雄關(guān)天培,清代小說家劉鶚,西漢文學(xué)家枚皋,清代醫(yī)學(xué)家吳鞠通,“揚州八怪”之一的邊壽民,明代狀元沈坤,清代光緒帝師汪廷珍,唐代詩人趙嘏,辛亥革命二烈士周實、阮式等等都出生或長期居住在淮安區(qū)這塊土地上。地名部門便用他們的名字給許多道路起了名。如承恩大道、韓信路、梁紅玉路、關(guān)天培路、枚皋路、吳鞠通路、邊壽民路、沈坤路、汪廷珍路等。還有用劉鶚的字鐵云起名的鐵云路,用趙嘏的雅號趙倚樓起名的趙倚樓路,用周實、阮式兩人的姓起名的周阮路。此外,連接淮陰區(qū)、清河區(qū)與淮安區(qū)的一條城市主干道是用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字翔宇起名的,叫翔宇大道。 用淮安區(qū)歷史文化典故起名的道路多 淮安區(qū)的道路還有不少用其歷史上使用過的行政區(qū)域名起名的。淮安區(qū)歷史上多次更名為楚州,人們便把南起商貿(mào)城,北至翔宇大道的這段路起名為楚州大道。淮安區(qū)歷史上曾稱山陽縣,人們便把西起鐵云路,東至季橋鄉(xiāng)的這條路起名山陽大道。 淮安區(qū)的道路也有用其豐厚歷史文化起名的。如藏軍洞路、劉伶臺路、杜康橋路等。藏軍洞路是以淮安區(qū)地下有個藏軍洞而得名的。《山陽志遺》等書都記載過,淮安“新城東門城樓下有地洞,深不可量,周環(huán)丈余……”“此洞乃創(chuàng)城時建,從地下直達柳浦灣,去城三十里”。有的說是宋將韓世忠所造,有的說是元末張士誠部將史文炳建造?傊嘟褚延屑s700至900年歷史了。清末民初至上世紀(jì)70年代都有人發(fā)現(xiàn)過此洞。劉伶臺路與杜康橋路是根據(jù)劉伶死后葬于城東鄉(xiāng)劉伶村而得名的。傳說劉伶與杜康是好朋友,杜康曾用酒醉倒劉伶三年才蘇醒。劉伶晚年云游到淮安醉酒而亡,按他的遺愿,在劉伶村圓墓立碑。以前在劉伶村黃河堤后有一古寺,寺后有一敞亭,亭上匾額為“晉劉伶先生墓”,亭中間供奉兩尊塑像,左邊的是劉伶,右邊的是杜康。 淮城鎮(zhèn)許多街巷名都是有典故的 一是竇娥巷。為紀(jì)念元代著名戲曲家關(guān)漢卿所著《竇娥冤》的故事原型竇娥,將其居住地的巷道起名為竇娥巷。 二是駙馬巷。周恩來同志出生地駙馬巷也有很美麗的傳說。這條巷子與明初駙馬黃琛有關(guān)。愛將黃琛常建奇功,朱元璋便將自己堂兄重四公的女兒嫁給了黃琛。朱元璋稱帝后,將這個侄女封為公主,黃琛封為駙馬都尉。不久,黃琛改任淮安衛(wèi)指揮使,到淮安任職。后來替朱元璋看祖墳直至去世。死后,朝廷在淮安望仙巷內(nèi)欽賜一塊地方,為他建了一座駙馬祠。地方官吏趨炎附勢,隨之把望仙巷改名為駙馬巷,一直沿用至今。 三是雙刀劉巷。宋金對峙時期,淮城有個姓劉的壯漢,精通武藝,擅使兩把大刀,人稱“劉雙刀”。在當(dāng)時的“雙桃柳巷”殺得金兵抱頭鼠竄,大獲全勝。從此,“雙桃柳巷”改名“雙刀劉巷”。 四是龍窩巷。相傳巷內(nèi)有一個大樹洞,多只野兔鉆進洞中都沒有出來,有一對兄妹認為洞里一定有秘密,于是就動手挖洞,原來洞中盤有一條有角的大蛇。當(dāng)?shù)氐陌傩斩紒頍愣\告,這蛇并沒有禍害百姓就游走了。后來這個樹洞被稱為龍窩,這個巷道便叫龍窩巷。 五是胯下南北街?柘履辖峙c北街連接處有一個“胯下橋”。原有牌坊早已腐爛,清同治年間曾重修,文革遭破壞,1978年再修。是紀(jì)念韓信少年受屠夫胯下之辱而興建。 六是馬福街。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叫馬福的青年人每天都為巷子里的孤寡老人挑水,他的尊老孝心感動了神仙,神仙們在這里建了一座橋,方便馬福挑水。后來人們把這個橋叫“馬福橋”,這條巷叫“馬福巷”。
|